□ 韦桂华 著
国美江湖:人事浮沉,如履薄冰
让国美高层背负这沉重十字架的究竟是什么?是陈晓一系列的“去黄光裕化”的战略调整,也是黄光裕的家族式管理。
2010年9月《IT经理世界》发表了陈庆春的文章《黄光裕VS陈晓:性格决定命运》,其中对黄光裕的“家族式管理”有如此的描述:
黄光裕抖了抖肩,站在身边的两个保镖,立刻为他披上了外套。黄光裕穿好衣服,大踏步地向前走出去。两位保镖紧随其后,快步跟上。如果镜头推远,真的很像是电影里的情节,但这不是拍电影,而是一位曾经在夏新担任彩电销售的供应商亲眼所见。
财经评论员叶檀写道:没有谁否认黄光裕的能力与进取心,但黄光裕御下之术是原始而野蛮的,他给了属下不能充饥的画饼,却没有用信托责任与权利与下属划清界限,下属更像黄光裕小兄弟而不是职业经理人,江湖义气无法成为企业长期成长的营养。当然,在强势的老板手下,公司执行力极强,“以24小时进入工作状态”,但一旦失去核心人物,整个帝国将迅速瘫痪。
黄光裕主政时的国美人事变动之频繁,闻名于业界。在国美,机构调整几乎每半年就要来一次,国美的中高层是一个黄光裕可以随时任免的位置。黄光裕自己也透露,不光二级公司,各三级公司的总经理,也均由其亲自任免,对于每一个他看重的人,他都会将其调到自己身边工作一段时间,互相熟悉。这句话的另一面是:对于每一个我不再看重的人,我就会把他雪藏,或者将他赶出国美。不停的折腾,让所有人人心惶惶,无所适从!
对职业经理人的反复无常,显示了黄光裕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竭力推进国美管理的职业化。1998年,黄光裕便把国美经营大权托付给张志铭、何炬等高管,成立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自己退居国美幕后,专事房地产和资本运作;另一方面,他又对职业化管理充满恐惧,时时担心职业经理人违背他的意志,操控国美。
而最为激烈的人事变动发生在2004年10月,此举震颤业内。几乎所有在总务部门工作过的人员都被撤换,人事变动涉及全国30多个分部。起因是黄光裕发现有些在总务部门工作的人员有吃拿卡要现象,他因此认为所有在总务部门工作过的都有可能损害过公司利益。对于国美这样一个大摊子,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在黄光裕的思维中,缺少灵活性而丧失一些机会,远比因失去控制而让企业冒更大风险要好得多。
黄光裕对员工也是非常的严厉。在国美高管名片的背面,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廉政承诺”:“本人与贵公司合作中承诺做到‘三不’——不接受客户礼物,不收取回扣,不以权谋私。请监督。”上面甚至连廉政举报电话都已经注明,这也是值得人们借鉴的地方。在中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说一不二,这是企业家们的共性,黄光裕更如此。任何事情,只有他自己拍板才可以。别人拍板的,哪怕是很对的,不经过他都不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