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办超市的过程,有苦有甜。学生由此学会了经商,指导教师由此增长了经验,学校又通过这种方式盘活了资源,获得了继续扶持学生创业的基金。”牵头开展这项工作的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处处长杜颖旭说,“所以,我们现在正在放大这种模式,拿出和领办更多的企业,交给学生干。”
扶持学生校内创业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大一新生小王,入校不久就发现学校里的一个超市很有意思:这个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大超市,商品琳琅满目,经营红红火火,可从收银员到店长40多号人全部都是学校的学生,下班之后还到教室去上课。
再后来,他了解到,超市是学校办的,从2009年暑假起,完全交给学生管理。一年多来,超市年营业额达到原来的4倍,超过500万元,从原来的亏损变成现在的年赢利50万元。学校也由此进一步扩大范围,创办更多的公司,放手交给学生来干。
超市名为“52乐购”,坐落在学校食堂旁边。原来由学校后勤部门管理,那时经营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2009年暑假期间,学校研究这个超市再次经营招标的时候,学校学生处处长杜颖旭向学校申请,把超市拿出来交给学生来自主经营,给学生提供一个校内的商业经营实践基地。
艰难的付出赢得了锻炼
2009年8月20日,从创业计划大赛获奖者和学生会干部中挑选出来的15名在校大学生,成为超市的首批经营团队。启动资金是从学生处借的30万元,每年要向学校交纳10万元的房租和水电费用。
超市现任企划部部长李佳,是经贸系学生,当初因为参加过学校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而被选中。“别看现在生意红火,但在刚开始那会儿,我们连方便面在哪儿进货都不知道。”李佳说。
于是,15个同学就开始进行市场调查。“经过几十天的调研,哪个市场饮料价格低,哪个市场假货多我们都搞得清清楚楚。”首任店长、营销系大一学生黄涛说。
超市一进门的货架上是放日用百货还是食品饮料?货品要比批发价高5毛还是1块?就是这些简单的问题,15个同学15个意见。怎么办?完全没有经验的他们,决定到市里的大超市“取取经”。
后来,他们又与市内大型连锁超市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将新员工送到大超市进行实习,不断丰富超市的经营品种,提高超市的管理能力。几个月后,超市月营业额就达到了40万元,等于原来的4倍多。
“这样的学生有多少,
我们企业要多少”
目前,“52乐购”超市拥有40名员工,月营业额已经达到50万元,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盈利超过50万元,用出色的成绩赢得了学校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在超市参加实践的同学,在超市的发展中锻炼了能力,指导学生的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经验。曾经在“52”乐购超市工作过的学生,毕业的很快都找到了工作,没毕业的不少学生也被企业提前预订。“一些企业负责人到超市参观后说,这样的学生有多少,我们企业要多少!”杜颖旭说。
目前该校已有30多个团队在创业,非常星期六、8+1典当行、异域传媒等学生创业团队已取得了明显收益。
(摘自《中新网》 韩俊杰 吴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