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长荣
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人情冷漠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白衣天使,怎样经得起金钱和物欲的诱惑,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做一个让患者信得过的好医生?民间老中医于洪文,靠一盏“心灯”把自己的人生征途照得雪亮。
隆冬时节,笔者在山东省肥城市上海路西段的洪德堂皮肤病研究所对他进行了专访。
“医学是仁术。没有一颗仁义之心,就不要从事这项工作。”年过花甲的于洪文,鹤发童颜,慈眉善目,衣着简朴,举止稳重,给人一种亲近感。为此,一见面,笔者便单刀直入地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据说您行医近40年,累计治愈皮肤病患者7万余人,可为什么至今还租用别人的房子?”于洪文想了想说: “我认为,医学是仁术。没有一颗仁义之心,就不能从事这项工作。”于洪文在说这话的时候底气十足。
“那么何为‘仁术’呢?”“所谓‘仁术’,就是对患者要有同情心。”他说,孟子讲:“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他认为凡是有正义感的医生都应该产生同情感和怜悯感。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农民患者,更要将心比心,通过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他们的难处、苦处,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看病治病。
“再冒昧地问一个问题:医生为患者看病治病,一方面要讲仁德、仁术,另一方面又要收取一定的医药费。这怎样解释?”
于洪文咂了一口水说:“要辩证地看。”他认为,医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为了自身生存和事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做基础。比如进药、雇人,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等,都需要花钱。但是医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患者服务,又必须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因为医生是一种特殊职业,药品也不是普通商品。所以在如何收取药费、治疗费等问题上,医生的人品人格和医德医风都能体现出来。凡是为钱而行医的医生,目光一定比较短浅。而凡是抱着“行善积德,为民造福”的思想行医的医生,就会目标远大,志向高远,自觉做到“有钱治病,没钱也得治病。”他说,近年来,他光免费赠送给患者的药膏、药水就不下10万元。
“不仅如此,到于大夫这里来拿药,从来都不收零头,真是让人感动。”一位女病号听了插言道。
“像你这种行医法,还有什么赚头?”于洪文有些无奈地说:“所以至今还租用别人的房子,自己烧炉子取暖嘛。”
“患者舍得花钱,目的是为了治好病。所以我认为疗效才是硬道理。”
“这些年,你一直坚持用中医中药治疗皮肤病,据说来自天南地北的患者都有。患者是怎么知道你会治皮肤病的?”
主要靠“一传十,十传百。”于洪文说:“患者舍得花钱,目的是为了治好病。所以我认为疗效才是硬道理。”他说,比如前些年,泰安市有个业务院长,亲戚得了皮肤病,到他那里用什么法都治不好,于是推荐到他这里来试试。结果经过几个疗程的对症下药,皮肤病就被治好了。从此,这位患者便不断地以“现身说法”,向他介绍皮肤病患者。像这样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有的一家人得了皮肤病都找他治;有的祖孙三代找他治;还有的舅舅介绍给外甥,姑妈介绍给侄女找他治等。总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所以,他行医几十年虽从不做广告,但北京、大连、深圳等全国各地的患者照样来。他介绍说,有些患者至今连面都没见过,全靠网络交流,按时发药,就把病治好了。比如威海的一名患者,通过网络交流治好病后,带着海产品专程前来看他。他的体会是,“人心换人心,石头变黄金。”
“医生最大的幸福感是为患者解除了痛苦,最大的成就感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
“据说目前皮肤病达1500多种,你认为哪些最难治?”于洪文思索了一会儿说:“主要是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鱼鳞症、湿疹、扁平癣等。特别是牛皮癣,有的真像老牛皮一样,长在腿上、胳膊上的,更像枯树枝子一样,用手一挠就‘哗哗’地掉屑,而且瘙痒难忍,彻夜难眠。”因此有些农民患者急得用玉米棒、老树皮拉痒痒,精神、肉体受到严重折磨。肥城仪阳镇有个重度牛皮癣患者,为担心儿子找不到媳妇,让妻子把自己关在屋里达3年之久,直到儿子娶了媳妇才敢露面。
“不是说除红斑狼疮外,皮肤病不会危及人的生命吗?”“正因如此,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不重视对皮肤病的研究和治疗。患者得了这种病,大都是靠着、熬着、忍着。”于洪文说。
“目前皮肤病患者为什么越来越多?”“这与时代变化密切相关。现在空气、水土、食物等污染都比较严重,加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从而导致皮肤病成了一种时代病。可治疗这些病,前无经验可循,今无办法可鉴,只有靠自己慢慢摸索了。”为攻克和治疗这些疑难病,几十年来,于洪文光读书笔记就写了500多万字,搜集医学资料30多本,还总结了临床治疗经验20多万字,撰写临床医案6卷。总之一句话他认为,“医生最大的幸福感是为患者解除了痛苦,最大的成就感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
“听说你已攻克了许多种疑难皮肤病,怎么攻克的?”
于洪文笑着说:“你是第一个向我‘刺探’技术秘密的,‘手大捂不过天来,’只要能为群众解除痛苦,说就说吧。”总结40多年的治疗经验,于洪文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中医理论中的恒动观出发,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工具,运用藏象论、经络论、气血论、症候论去诊断,用四气五味理论去调配中药,然后按照辨证论治、外病内治原理,将理、法、方、药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他说,久病入络、久病必瘀。一旦因络脉发生病变,导致气血不行,阴阳失衡和产生瘀、凝、虚、实等诸症,就要大胆采用络病学说进行治疗。据了解,近年来于洪文光申报发明专利就有20多项,其中已有8项获国家中医药发明专利证书。
“总结你的行医经验,你认为当前医生应坚持什么样的医德观?”“行善积德,造福于民。”于洪文说,他一直把“仁者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特别是他一生虽多灾多难,年轻时受过工伤,中年时摔下过山崖,后来也得过心肌炎等疾病,但都能从“鬼门关”里闯了过来,而且如今身体健康,儿孙满堂,妻贤子孝,后继有人,靠的就是心里始终点燃着一盏明灯:不动歪脑筋,不做亏心事,不发不义之财,每天都把精力用在做学问、搞研究、干事业上。
听了他的话,我不禁想起了郑板桥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