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19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洗脚屋里熬成亿万富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在造访重庆富侨总部之前,记者无法想象,富侨20亿产值的直接来源,是1000多万双脚。

  

  与猪共眠

  

  胡芝容一直就是个生意人,但涉足“洗脚行业”前,她的从商之路并不顺坦,可以说是屡战屡败。

  1963年,胡生在重庆江津的农村,父母都是贫苦的挑夫,她从小就需要一边上学,一边打猪菜,每天的口粮是一点红薯,零花钱两天不超过3分。村子里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即便如此,她仍是当年仅有的几个读过高中的山里娃之一。

  胡生性倔强。她不但早婚,而且是私奔,不顾全家的反对,硬是嫁给了来村里卖手表、根本没读过什么书的郭家荣。郭家亦是寒门,不过却有非同寻常的经历:郭的祖父曾跟随蔡锷在云南开创讲武学堂,颇通经络之术,随后回渝开过医馆。家庭的原因,郭家荣自小便会些推拿敲打之术。他把这套功夫权当是劳苦之后的一种解乏。谁也不能料想,未来他和老婆能靠此谋生,并创下过亿的身家。

  整个1980年代,郭胡二人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做过的生意很多,到最后大部分都成了赔本买卖:开过“苍蝇馆子”,种植过花木,倒卖过水果,贩猪去过越南,还因为炒火车票被恶霸穷追猛打。

  和记者共进过午餐时,饭桌上胡提起到越南卖猪的经历,就怎么也挑不起食欲。“那个时候,400多头猪在车上,往上架一层木板,就是我跟我老公睡觉的地方。臭气熏天,现在都还反胃。”隔了好一会儿,她才又动起筷子。

  

  南下广州学技术

  

  “与猪共眠”的日子还不算最惨,1990年代中期,生意愈发难做,郭家到了濒临绝望的时候。在广州打工的郭家荣胞弟郭家富打来电话,劝大嫂筹钱开一家洗脚店。彼时,广州的洗脚屋很是红火,“是除了茶餐厅外人们最乐意消费的场所”。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郭家荣与胡芝容南下广州,在郭家富的带领下,考察起洗脚行业。最终,胡芝容开始和郭家荣、郭家富进入洗脚城内部,一方面学习足底按摩技能和服务礼仪,一方面窥探足疗行业的盈利模式。一番摸爬滚打后,1998年7月,胡芝容七拼八凑了4万块钱,在重庆杨家坪开起了自己的浴足门店。

  当时租的是农民房,100多平方米,招了4个洗脚工;用的手法是郭家荣根据祖父亲传的推拿术,结合从广东学来的按摩术,“自制”而成。白天,郭家兄弟钻研改进手艺,并培训员工,胡芝容则到处揽客推广。

  从开业的第一天起,胡便告诉技师和顾客:如果做得不满意,可以拒绝付款。这条约定,一直坚持到现在,成为了富侨家规。3个月后,富侨开始盈利。

  标准化复制粘贴

  

  2000年1月,胡芝容依靠银行贷款,买下了重庆九龙坡大公馆的两层楼面,注册成立了重庆富侨保健服务有限公司。此时,胡开始构思企业的扩张模式和可持续模式。她考察了很多类型的服务企业,决定采用直营和连锁加盟两种模式谋求壮大。在大公馆店的基础上,胡首先试水沙坪坝,开下了第一家分店,继而转战泸州。接连的成功令胡芝容大喜。她大胆扩张,在内江、北碚、江北、成都、昆明和遵义先后开了10家门店。

  资金回笼后,胡将分店密集开往有沐浴休闲消费传统且经济富足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江苏、浙江和福建三省赚得盆满钵满。短时间内,仅苏浙闽地区,就开有富侨门店逾50家。

  人力资源短缺逐渐成为制约企业扩张的最大瓶颈,2001年11月,胡尝试在老家江津创办了一所按摩职业技术学校,除了传授郭氏兄弟“自创”的72招洗脚手法、202招泰式按摩手法外,还高薪聘来数位老中医讲解病理课程。学员所有费用全免,毕业后优先进入富侨门店工作。这个试验成了富侨早期创业的源头活水,“开多少门店,就有多少技师能够跟上”。

  一年后,这座简易的学校升格改组为富侨职业培训学校。胡芝容又立下家规:无论是直营店,还是未来的加盟店,只要进入富侨的技师,必须先在学校里进行系统培训,并领取经过富侨考核的资格证书。

  现在,富侨的全国连锁店已达552家,遍布各省主要城市,甚至包括拉萨这样的高原城市。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