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ITY,无论从名字还是商业模式上看,这个品牌生来就带有真假难辨的国际化风格。
伴随ME&CITY在2008年10月第一次亮相的,是美剧《越狱》男主角温特沃思·米勒。依靠互联网的传播,米勒在中国拥有众多粉丝,知名度甚至高过一些好莱坞一线明星。ME&CITY品牌营销中心总监周龙说,快速时尚品牌的顾客通常是女顾客居多,但ME&CITY的男顾客比例略高于女顾客,这一部分缘自米勒的魅力。
这个全新品牌的拥有者、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在一切与ME&CITY有关的事务上都刻意保持低调。在创立ME&CITY之初,他就要求两个团队完全独立,即使在美特斯邦威总部,这两个品牌的经营团队也被一条小河隔开,宛如两家公司。他更希望ME&CITY在他人眼中具有国际品牌的特质——它只是“凑巧”会在中国最先发展起来而已。
周成建对自己在快速时尚市场充满信心,ME&CITY推出之后,他在2009年一年之间就开出80余家店。2010年年中,总的开店数已超过100家。就这一单店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商业模式来说,这样的扩张速度很快——更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类似品牌ZARA、H&M至今在大陆地区也只有三四十家店面。周成建希望ME&CITY能够后来居上,他首先在门店数量上做到了这一点。在部分二线城市,ME&CITY也的确比它的国际竞争对手更早地成为了快速时尚消费的代名词。
整合全球资源
尽管ME&CITY的定位人群是22至35岁,但44岁的周成建在很多场合,依然堪称这个品牌的代言人。白色休闲衬衫、牛仔裤、帆布鞋、休闲西装外套,这是他的典型服饰搭配。
在市场营销方面,周成建所能依赖的是通过美特斯邦威积累下的对中国年轻消费者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周成建决定尽量利用国际时尚资源。曾被《TIME》选作封面人物的英国超模阿格尼丝·迪恩、出演过《魔戒》、《加勒比海盗》的奥兰多·布鲁姆是ME&CITY今年的代言人。
“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品牌,起点时的形象很重要。”ME&CITY没有贸然选择大牌,而是先以“谁在中国最红”为题做了一些调查。结果他们发现,一部从来没在中国正式上演的美剧男主角在中国被很多人熟悉。“在我们的目标人群中,米勒的影响力甚至超过最红的好莱坞电影演员。”
中国本土快速时尚品牌ME&CITY在两年内就成为了其标杆ZARA的夙敌。
流行的周期
与ZARA、H&M这样的公司竞争,就意味着ME&CITY必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模式。快速时尚品牌的核心在于保持着大量的款式更新,和它的国际竞争对手类似,ME&CITY每年正式在店内更新的款式有2000款左右。这2000款服装不会全部进入每一个ME&CITY的门店,各门店店长会定期更新自己的进货单。
在店铺的运营中,还需要考虑拿什么吸引顾客,想卖给顾客什么和希望对方怎样在店里走动。比如某一时期重点推出的是衬衫,店里会在橱窗展示最具亮点的衬衫,吸引顾客进入店内。衬衫并不只放在一个区域,会通过对顾客走动路线的设计,在选购衬衫时,也不断看到与之搭配的其他衣服。比如在印花衬衫旁边摆放纯色西装,由于搭配得很漂亮,顾客会增加计划之外的消费。
从对流行的判断,经过设计、生产,到货品上架这一供应链的运转周期,是快速时尚公司运营效率的重要评判指标。ZARA的这一周期为30至40天左右。ME&CITY则需要70至80天。在汶川地震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周成建决定制作一批主题为“我们和你在一起”的赈灾T恤。ME&CITY在3天之内,完成了设计、下单、生产、运抵灾区。“这只是特例。”周龙说,ME&CITY会通过管理来进一步缩短这个周期,但“周期越短并不意味着对经营越好。”
迄今为止,ME&CITY的门店以直营为主,这与美特斯邦威品牌80%以上的门店皆为加盟截然不同。周成建此前表示,ME&CITY未来会通过直营和加盟两种一起发展,但是在品牌创立早期,为了在终端摸索出一个高度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而暂缓推出加盟。ME&CITY最早会在明年开放面向儿童市场的副品牌ME&CITY Kids来吸引加盟,这被外界看成是它对加盟形式的试探。
(营销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