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59.5亿元。根据预测,2011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计划将达到700亿元,2012年将突破1000亿元。这其中,G20工程是幕后英雄功不可没,它的实施让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同时让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蔡文清
2011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计划达到700亿元,2012年将突破1000亿元。近日记者从北京市科委获悉,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制造业在全市36个工业领域中居第5位,其中入选“G20工程”的企业已成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力量,占全产业总额的近50%。
G20工程的实施,让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工程实施以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圆满完成了第一年的预定目标,2010年全年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59.5亿元,目前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成果落地新增产值60亿
“推动成果落地,提升产业增量”是G20工程的重要内容。仅去年一年,北京市就引进和转化一批国际高水平项目,实现法国赛诺菲巴斯德“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桑枝总生物碱”等34个重大成果成功落地;双鹭药业“阿德福韦酯片”等21个项目获得或申请新药证书;扬子江海燕药业“苏黄止咳胶囊”等6个项目投产。这些成果落地投产后可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新增产值超过60亿元。
吸引海外高端人才
目前北京生物医药领域已引进高端海外人才179名,而G20企业已引进9个海外人才团队,其中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靶向制剂技术团队”、王晓东博士肿瘤研发创新团队、廖化新“中和抗体”创新服务团队等多个代表了产业前沿水平的海外人才团队相继在京落地且进展迅速。
义翘神州是2007年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成立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也是入选G20的39家企业之一。该公司CEO谢良志博士、副总经理马宁宁博士、副总经理王阳是三名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的“海归”,他们组成了公司生物技术开发的“三巨头”,其中谢良志和马宁宁具有丰富的细胞培养、工艺放大和生产的技术经验,而王阳擅长的是蛋白结构分析和质量把关,如今“三巨头”的人才团队优势正在显现,2010年公司在他们带领下销售额突破800万美元。
北京市科委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围绕G20企业需求,向全球招引拥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市场运营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拥有关键技术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率先在生物医药领域实现世界人才高地。
“G20”将打造北京品牌
今年北京两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强调“十二五”发展思路:“要把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作为今后五年的首要任务,要努力推动首都经济走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轨道”。对此北京市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大力发展这一产业完全符合北京发展要求,实施“G20工程”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自身的结构调整,带动北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北京“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构建战略发展高地”的有力支撑,未来入选“G20工程”的企业一定能成为北京有规模、全国有地位、世界有声音的标志性企业,成为“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品牌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