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个个异地商会扎根潍坊。从眼镜、五金、婚纱摄影到外贸、酒店、家居建材等行业,温州商人、宁波商人、河南商人、四川商人……他们从不同地域齐聚潍坊,他们背后又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商会会员。
商会靠什么凝聚了一批批商业精英?一个商会的力量有多大?潍坊市温州商会会长陈王浦说,与时俱进的商会组织,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经济力量,它不但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也成为推进城市变革的活跃力量。
□ 何宪德
从2003年潍坊市首家异地商会——温州商会挂牌成立算起,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异地商会在潍坊扎根,2005年,台商协会成立;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是河南商会、浙江商会、莆田商会成立;2009年,江西、聊城两家商会同时在潍坊成立;2010年,除了已经挂牌的川渝商会外,福建商会筹备办公室、泉州商会筹备办公室、临沂商会筹备办公室也纷纷成立,他们都将揭牌时间选在了2011年,商会之风愈吹愈劲。
在这座城市里,外地商人已经发展成为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而商会是他们抱团、聚堆的“娘家”。来自浙江商会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在潍坊经商的浙江人已有6万多,投资过亿元的企业就有10多家,产值千亿以上。在潍坊的河南商人已有1万,注册企业1000多家,投资领域涉及房地产、家电、通信等多个行业。潍坊市温州商会会长陈王浦也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他专门去工商部门咨询过,2万温州人在潍坊投资创办的各类企业大约有3000家,营业额500亿以上。
商会不差钱
打个电话,就能筹到亿万资金
一个商会的力量有多大?
当记者见到潍坊温州商会会长陈王浦时,他刚刚从贵阳回到潍坊。“刚参加了全国温州商会年会,这是每年一度的温州商人们聚首论道、剑指江山的‘英雄会’。”陈王浦告诉记者,2万温州人在潍坊投资创办的约3000家各类企业,一年的营业额超过500亿,利润保守估计也得20亿。“温州人跺跺脚,潍坊经济也得颤颤腰。”曾有市领导这样点评在潍经商的温州商人。而这些实力雄厚的温州商人几乎都是温州商会的理事、会员。
那么,温州商会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陈王浦说,商会会员拿到项目后,只要到商会走一趟,需要资金就能轻松搞定。 “数亿资金通过合股的方式在数日内聚集,已是并不鲜见的温州故事。遇到项目,几个人一商量觉得可行,需要多少钱算个账,几个电话打给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经常情况下,四五个电话打出去,1个亿的资金就到位了。”
如果商会内部还筹不起来,还可以向外地温州商会等兄弟商会求援,“你要知道,电话打过去,不是给某一个人,而是一个商会”。而温州商会背后还有成千上万的温州人。
“温州人现在根本不缺钱,就缺值得花钱的项目。只要是好项目,不愁找不到钱。”陈王浦说,如果他们看中一个好地盘,光用这上千亿两的白银就可以砌出一幢高楼大厦来。
会员拆借不打借条
同乡面前,信用更“值钱”
岁末年初,一些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的局面,但浙江商人基本不存在这个难题。“过冬”不贷款,缺钱找老乡,这是“外人”对浙江商会内部会员短期拆借的生动说法。
不久前,有位老乡打电话给潍坊浙江商会当家人黄金梁,说银行过户需要300万短期拆借。没多问细节,连借条也没打,黄金梁就直奔银行,解了老乡的燃眉之急。浙江商会如此,温州商会、泉州商会内部这样的例子也举不胜举。
靠着这种诚信体系,商会企业度过了一次次考验。黄金梁告诉记者,在商会里把大家联系在一起的纽带,除了利益外,更重要的是亲情、乡情、友情。在同乡面前,会员大都极重面子,“做生意以做人为主,人品最重要。一旦失去信用,在圈子里立不住脚,再做事情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潍坊浙江商会秘书长、原潍坊驻深圳办事处副主任苏同才告诉记者,商会也具有了自我管理的功能,对于逾矩的人来说,商会会在内部进行通报,“一旦被同乡唾弃,后果比政府给予处罚还要难受。” 所以,即使商会成员之间即使不打借条,彼此也会一直恪守还款约定。
商会各有“势力范围”
抱团经商,小民企抱团成巨人
商会彼此之间似乎划有“势力范围”,比如说,福建人在潍坊地产界颇具号召力;而温商在低压电器、包装方面拥有话语权;浙江商人则扎堆在五金、机电方面。陈王浦说,“温州人喜欢扎堆不仅是到一个地方聚堆经商,还包括在一个行业内彼此分工协作,他们就这样共生共存共荣。”
“温州人爱抱团,哪里有商机,亲朋好友老乡们‘一窝蜂’上,更可贵的是内部不争斗,有钱大家赚”。陈王浦透露,“做五金机电贸易的都是乐清的,做纺织的都是永嘉的,做服装贸易的基本上是瑞安人。”
陈王浦向记者“揭密”了商会的运作方式:如果发现了一个项目,可以在商会会议上让大家认筹,如果谁想干董事长,谁就出大头,那个为该项目出资最多的人就是大股东,其他出资的人也都是项目的股东。而在平常的项目中,也可以进一步参股,这样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小民企抱团成巨人,左右着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走向,而让他们抱成团儿的,则是商会这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
把潍坊当成“故乡”
慈善让他们与潍坊更“贴近”
商会的强大力量,经商如此,行善也不逊色。
在台州商会的账单上,记者注意到,其支出中捐赠社会公益事业款项超过30万元。会长潘昌虎说,通过公益事业,商会提升了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慈善也拉近了商会与潍坊市民的距离。
“台州商会已与青州、临朐等地的中小学建立起了长期资助关系,结成了对子。”潘昌虎说,今年,台州商会还将成立一个专门的基金会,以帮助更多急需救助的人。
而在温州商会,陈王浦告诉记者,由商会会员自发捐助的助学金已有几十万元,主要用于资助昌乐和临沂两地的贫困学子,上百名贫困学子从中受益。
“几乎每个商会都有慈善基金,从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已经成为促进潍坊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潍坊市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说,除了捐资助学,在爱心助残、慰问孤老、慈善义拍等活动中,也总有商会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