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0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我国金融创新应该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吸取什么教训?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当代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场灾难,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积极推进金融改革与创新。简单地说,一个经济体真正的驱动力来自于消费,因为只有消费才是真正的最终需求,无论是投资还是外贸,抑或是央行注资,都是为了民生,为了消费,消费构成人类生产的最终目的,在根本上决定着一个经济体是否能够持续前行。但在现行的经济制度下,如影随形的却是消费不足。富人虽然有钱消费,但人数极有限,因为人数有限,所以消费也就有限,更何况还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虽然也可以大搞奢侈品消费,但仍然遵循边际递减规律,这就决定了富裕阶层总消费的有限性。普遍民众虽然消费欲望强,群体数量庞大,但缺乏消费能力,总消费也受限。富裕阶层总消费有限,普通民人总消费受限,合起来自然就是消费不足,消费不足自然导致经济危机,从市场经济几百年的经济运行看,每一次经济危机几乎都由消费不足引发。一方面是产能过剩,一方面却是消费不足,马克思曾为此痛心疾首,并进而断言:资本主义必定自掘坟墓!

  但是,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由金融创新所带来的信贷消费抓住了根本。按社会学的解释,它构成一种富裕阶层与普通民众的“交流”,在形式上具有防止社会“断裂”的作用。作为历经几百年的市场风雨洗礼的经济体,欧美社会发展出比较成熟的信贷消费绝非偶然,它是欧美经济体寻找平均的自发需要。但信贷消费总体上的崩断也不是不可避免,形形色色的金融衍生和创新都难以挽救,有时反而会使崩断更快发生。这不是信贷消费自身决定的,而是我们这个称之为市场经济的游戏决定的。信贷消费虽然是从金字塔尖向塔底的救命稻草,但稻草太脆弱,不可能彻底缓解这两者之间的紧张。一言以蔽之,信贷消费只是临时借来一些消费能力,而不是真正提供消费能力。

  不搞信贷扩张,经济增长缺乏动力;一搞信贷扩张,经济发展可能走向危机。这就是被称之为市场经济的这个游戏的现实,真正的内源性危机。要完全化解,目前似乎没有成熟的方案,但应该尽力避免。尤其在金融业和整个虚拟经济上,还是可有作为。

  首先,根据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信用状况,金融业宜采取混业经营模式而非单一经营模式,宜采用集团综合法人分业模式而非同一法人综合经营的模式,这更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其次,同时在综合经营中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对信用衍生产品要强调资本约束,防止道德风险;对金融衍生产品和结构性产品要坚持“透明性”原则,让客户看得到基础产品,限制衍生产品的杠杆率并纳入资本充足率监管;还应该控制金融机构的规模,对大金融机构也不宜放松风险控制和杠杆率约束。金融业和虚拟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但始终要牢牢把握一点,那就是金融业和虚拟经济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是从属于实体经济的。如果真正把握好了这一点,即便一时存在内源性危机,也会得以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