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28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争占奢侈品市场大给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百年老品牌“双妹”

  一款“玉容霜”标价1080元,一块“袭人皂”则要220元,双妹走起奢侈品路线。双妹的出现,结束了中国在化妆品领域没有奢侈品牌的历史。

  □ 李宇航 

  去年8月,“双妹”全球首家旗舰店在上海和平饭店亮相,此举意味着这个曾风靡上海滩的百年老品牌正式被上海家化激活。

  双妹品牌最早创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上海家化前身“广生行”创始人冯福田创建。当时,其首家店铺就开在现在的时尚地标南京路。其经典产品“粉嫩膏”,曾在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斩获金奖。

  此次复出,双妹仍然沿袭了“旗袍少女”月份牌的形象。同时,上海家化还找来了台湾蒋氏后人蒋友柏的橙果设计公司,负责全新LOGO、产品包装及店铺设计。作为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柏也因此成为复活事件中的关键字。这不仅因为他是媒体追捧的“悬崖边的贵族”,更因为其带领的橙果设计团队的国际视野。

  蒋友柏透露,为了做好双妹的设计,他不仅翻阅了大量与20世纪30年代上海有关的文献和材料,还特别研读了当时最流行的时尚杂志《玲珑》,并且对当时的百乐门等建筑风格进行了调研,最后选定黑色和玫红色作为新“双妹”的基础色,用以诠释上海女人的神秘和性感。

  上海家化显然早已注意到这一点。它巧妙地绕过国际消费者的抵触心理,用“上海制造”替代了“中国制造”。家化认为,特意地打上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烙印,能使双妹在上市初期更容易得到认同感。小心翼翼的地域诠释,或许是双妹初期的无奈之举,不过家化的确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本土品牌之路。

  品牌的竞争不仅是涵盖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常规竞争,而是要注重产品的价值挂念及其文化性,可以说“品牌竞争就是一种包容多种形态的高端竞争”,奢侈品更是如此。

  奢侈品牌双妹代表的是“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中西主义的交融使海派文化拥有双重特性,也使双妹既内敛又开放。因此双妹产品所传递出来的社会信息可以帮助顾客实现一种源自“夜上海”的传统情感体验,却又不失现代时尚的纸醉金迷,达成传统和摩登的双层价值认同。

  中国是不缺少奢侈的文化传统的,从皇家一贯的吃穿用度便可以觉察出。但这并非就意味着中国就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力”,“中国本土文化目前还不是强势文化,这种弱势的文化和人们对奢侈品固有的狭隘认知,在西学东渐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背景下,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之路注定艰难。”叶茂中曾坦言。此次双妹从精准区域文化“海派文化”发力,直面奢侈品,力图在这条“艰难之路”上有所作为,不得不说其表现了充足的自信。

  双妹位于上海家化品牌金字塔的顶端,董事长葛文耀从不吝言对她的期待,一直以来都将双妹与爱马仕、路易威登等国际一流品牌相提并论。这种自信其实有所依托:在双妹之前,家化用“六神”等品牌整整6年的利润支持,最终成就了“佰草集”的盈利和出海。走向国际市场,佰草集具有开创意义。

  虽有佰草集成功在前,但上海家化并不愿奢侈品牌双妹因袭其模式。相比之下,双妹不以中草药为特色,反而更强调文化的贩卖。

  据介绍,未来几年,双妹在全国的店铺将达到20至30家。对于双妹的盈利时间表,葛文耀认为“肯定比佰草集快”,言称3年即可。尽管如此,谨慎的葛文耀仍然在办公室里挂上了“如履薄冰”的字幅。

  目前,双妹的包材全部从法国进口,“国内没有供应商达到我们的要求”。上海家化设计中心总监袁宗磊坦诚表示:“中国真正有自己的奢侈品,至少需要再有10年。”尽管如此,双妹已经开始引起西方世界的注意。产品还没有出来时,就有德国基金机构给上海家化打来电话商讨投资事宜。葛文耀显然很享受这样来自西方的关注,但也表示自己由此会面临更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