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筑牢“粮”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张晓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粮食产业发展事关国计民生与发展大局。粮食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关键作用。山东省滨州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以创新理念和务实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全产业链”筑牢“粮”基的有效路径,绘就了一幅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画卷。

坚持龙头带动

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

滨州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以中裕食品、香驰控股等为代表的国家级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向上游延伸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保障了优质粮源和农民稳定收益。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企业大力向下游精深加工拓展,构建了极其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以中裕食品为例,围绕“一粒小麦”做深做透,构建了一个从地头到餐桌的闭环绿色产业体系。中裕食品与农户签订单,从生产之初确保工厂有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面粉加工的下脚料(麸皮等)成为饲料和酒精生产的原料;酒精生产的副产物用于养殖和能源生产。生产出的有机肥回归农田,减少化肥使用,提升地力,实现了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将“一粒小麦”转化为面粉、挂面、酒精、蛋白、膳食纤维等600多种产品,实现了对原料的“吃干榨尽”。这种全产业链模式不仅极大提升了抗风险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更通过增值收益反哺农业和农民,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圈。

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激活产业乘数效应

滨州超越传统的“种粮卖粮”模式,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一是“接二连三”,以精深加工(二产)为核心,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商品;二是“由二进三”,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中央厨房、品牌餐饮、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三产),直接链接终端消费市场。这种融合催生了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的有机结合,拓展了产业边界,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和增值空间,让农民能够分享全产业链的利润,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卖服务”“卖品牌”的转变。中裕食品以加工制造为价值创造的核心,通过精深加工生产出三大系列上百种产品:一是以高品质面粉、挂面为核心的高端食品系列;二是富含小麦蛋白、膳食纤维的谷朊粉、蛋白肽等健康功能食品系列;三是将生产的副产品用于“循环”的清洁能源和生物科技系列。在发展二产的同时,向一产、三产纵向延伸。上游产业建立起优质小麦育种、种植基地,下游产业开发冷链物流保障配送效率,开设餐饮服务直面消费者、推广品牌,线上平台销售产品实现新零售。通过纵向一体化,将传统的线性生产方式改造为三产深度融合的循环网络,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强化现代要素投入

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产业升级依赖于资本、技术与人才等高端要素的持续注入,需构建多元化、精准化的投入保障体系。在资本层面,设立市县级“粮食产业振兴基金”,重点投向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与薄弱环节。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如开展“订单质押融资”“农业保险+期货”等业务,破解中小经营主体的融资约束。在技术层面,实施“科技强粮”战略,加大对种业创新、精深加工技术和智能装备研发的补贴与引导。以香驰控股的循环经济模式为例,将加工副产物如豆渣、废水转化为沼气、有机肥等,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运行,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解决了环保问题,形成了科技与绿色协同的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在人才层面,实施“人才兴粮”计划,通过专项政策吸引农业科技、食品工程、品牌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基地,培育本土化产业领军人才与高素质“新农人”,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与服务

保障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滨州立足国家安全战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将粮食产业融入国家粮食安全大局,通过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拓展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一方面,坚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地力培育;同时,优化地方粮食储备体系,鼓励企业参与社会责任储备,构筑坚实的区域应急保供能力,夯实安全根基。另一方面,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重点发展植物基蛋白、功能性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减少对外依存度。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应急保障中心”与“中央厨房”,实现平急结合,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能力。此外,着力打造“滨州粮油”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统一标准与集群化宣传,将“滨州粮”打造为安全、优质、可靠的国家级名片,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掌握市场话语权,服务国家宏观战略。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滨州市从“粮头食尾”上下足功夫,着力实现粮食生产模式从“量”到“质”的转变,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缓解生产成本高与农民收入少、粮食需求多样与生产方式落后、农业亟待升级与农村吸引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