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以“质量铁腕”叩开市场大门——西南物探首次跨界承接华能煤业煤矿项目纪实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 刘天狐 张一杰 周颜

41.png

图为物探 203 队班子成员踏勘项目。


1116日,当晨光第一次穿透云南富源县雨汪矿区的薄雾时,钻井组长杨财蹲在刚标定的井位旁,手里的地质锤重重敲向灰岩,的一声脆响,碎石飞溅。他捡起一块碎屑仔细端详:喀斯特地貌,岩层比预想的还碎,要是按油气勘探的老办法钻井,井壁塌了,数据全报废!

这是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物探分公司,首次跨界承接华能煤业煤矿项目野外采集的第一天。甲方的质疑声还在耳边:你们挖惯了几千米深的油气井,我们煤田要的是毫米级精度,别拿通用方案来糊弄!没有多余的辩解,团队只有一个念头:用实打实的质量,把问号改成叹号

 

三闯生死坡

摸清煤田家底

 

要做精准方案,先闯踏勘关。白龙山工区有一段近70度的陡坡,是核实断层走向的必经之路。脚下是松动的碎石,身旁是数十米的深沟。当地人都叫它生死坡9月下旬,施工组长任思远带领着技术员李春鹏背着设备往上爬,手里的记录本却被捂得严严实实,上面画满了岩层出露情况、溶洞位置,连每一道岩石裂隙的走向都标得清清楚楚。这样的生死坡,团队三个月里闯了三次。第一次,摸清地表冲沟分布,第二次,核查地下溶洞位置,第三次,复核断层走向。三次踏勘下来,两个文件袋装满了带泥印的笔记,手绘草图上甚至标注了地下水上午10点后会渗出的细节。煤田勘探要的就是抠细节,漏一个溶洞,观测系统就会偏,煤层位置就会错!项目负责人冉晓川说。

光有脚板数据还不够,团队又引入高清卫星影像,把房屋、河流、公路这些明障碍标成电子围栏,再带着图纸到现场,用探地雷达核查地下管道、坑道,最终拼成矢量化障碍数据包6360个受影响井位、13348道受影响接收点,每一个数据都精准到米。

基于这些家底,团队彻底推翻油气勘探的常规方案。普通障碍区用GMshot软件智能避障,井炮覆盖比人工布设均匀30%;复杂障碍区应选即选+能定即定,硬是在陡崖间隙处布了28口井;水库周边排查水位、取水口,优化出25个安全激发点。22白天排查+晚上优化连轴转,58个优质井位落地,雨汪三维4639炮、白龙山三维6425炮,分毫不差达成设计目标,当这份成果摆在甲方面前时,曾经质疑的甲方监理翻着满是标注的踏勘笔记,沉默了许久才说:这才是煤田勘探该有的样子。

 

毫米误差死磕

勘探眼睛不跑偏

 

测量差1厘米,煤层定位可能偏1米!测量组长梁华的话,成了团队的铁规矩。矿区里高压线密集,电磁干扰像无形的手,总想把GPS信号拽偏。密林里树叶遮挡,卫星定位时常飘移,通用校准方法在这里完全失灵。

团队当场立下规矩,所有设备先过矿区适配关。有台华测设备在实验室检测全合格,到白龙山陡崖区一试,数据偶尔偏出两厘米,副队经理郭俊直接要求退货:1毫米都不行,煤田勘探容不得半点马虎!重新采用的设备,不仅要送第三方校准,还要在矿区不同区域实战测试。开阔地用标准点校准,密林里多机交叉验证,陡崖区模拟信号干扰,直到设备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稳定输出毫米级数据。

现场测量是跟误差死磕,密林里信号弱,测量操作手就把观测时间从5分钟延长到15分钟,直到卫星定位稳定;陡崖附近有干扰,就开启电磁屏蔽;每个点位采集两次数据,偏差超过0.5厘米就重测。有次梁华发现一个点位数据与设计图不符,哪怕已经天黑,也带着队员打着手电爬上山重测,来回走了3公里山路,直到数据精准才下山。所有观测数据100%复算,零误差通过。当这些数据汇总成报告时,甲方现场负责人随机抽查73个点位,每一个都精准落在设计范围内。

 

一井一策筑堡垒

垮塌风险硬刚

   

这口井要是塌了,前面所有工作都白费!杨财盯着刚钻到5米深的井,发现岩屑里夹杂着碎石,这是井壁垮塌的信号。他立刻叫停施工,当场决定:再加1PVC套管,密封胶多打3圈,哪怕多花两小时,也得保井壁稳固!喀斯特地貌的钻井,就是跟垮塌风险硬刚。团队立下三不原则(即:不摸清岩性不开钻,不制定专属方案不开钻,不检查设备不开钻)。178名钻井人员先过培训关,从灰岩钻进参数到套管安装规范,逐项考核合格才上岗;50台空气钻机每台都贴体检标签,保养记录、检测报告一目了然;开工前3次全面验证,从人员资质到安全防护,缺一项都不开工。

施工中更是一井一策:易垮塌井位100%PVC套管,1405口井的套管长度根据水深、岩性精准截取;灰岩区调整钻机压力,慢钻慢进每小时只能钻12米;完井后100%量井质检,7265口井自检合格率100%,抽检79口井合格率98.75%

项目推行可视化管控,测量记录、岩屑样本、下药过程皆可查可追溯。协调地方时,团队同样守护质量思维。在十八连山保护区周边施工,对接管护部门9次、调整路线13次,承诺不砍树、不污染水;走访村寨提前公示范围,施工避开作物根系,这份靠谱,甲方看在眼里。

无论勘探领域如何变,质量永远是闯市场的硬通货。从9月份接项目时受到质疑,到凭毫米级精度、零误差数据获认可,西南物探以质量铁腕叩开云南煤田市场,更擦亮专业可靠名片。这背后,是死磕细节的较真,是量身定制的专业,更是对市场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