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定山(右二)与同事一道研讨采掘方案。
本报通讯员 陈文 / 文 袁培译 / 图
张定山任职龙滩煤电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的三年期间,他围绕矿井接续管理、灾害治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技术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获得“广安市小平故居培优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华荣能源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川煤集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专利奖2件,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篇。
实施“两采一准”安全生产模式
“龙滩公司代表的是川煤集团、华荣公司矿井先进生产力,一定要挑好总工程师重担,让旗帜更红更艳,用汗水与坚守浇筑奉献之路。”2022年3月,年仅35岁、英姿飒爽的张定山风尘仆仆地来到龙滩公司任总工程师一职。
张定山初到龙滩矿井时,为尽快熟悉矿井概况,在刚来的两个月里,共下井出勤近25个班次。他带着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等图纸,用青春的足迹丈量着矿井每一寸巷道,在现场对照图纸一一核对,详细了解矿井采掘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情况。当年,张定山主持在矿井3122南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首次尝试采用旋转开采技术,针对3122南工作面上、下顺槽距离延伸段转角处相差72.6米的转弯工作面,实施了31度的旋转开采。旋转开采采取多推进机尾、少推进机头,按照倾斜推进的方式进行,采取机尾进刀,采用“长”“短”刀交替割煤,先“增”后“减”设备,以机头为旋转虚圆心逐步调斜工作面,一举攻克了因工作面的特殊形状带来的开采难题,成功实施“两采一准”安全生产模式,确保矿井顺利完成当年的商品煤任务,减少了矿井矿权内资源浪费。
挺立在攻坚克难第一线
“只有身临现场,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有紧密围绕矿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发展方向,开展科技攻关,深入治理灾害,才能促进矿井安全、长远、高质量发展。”张定山始终坚持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与灾害治理工作,保障矿井采掘正常接续,维持矿井均衡生产。
2024年5月10日,历时两年9个月,总工程量3000米、断面17.5平方米、坡度为11-35度的北翼风井精准贯通。矿井全员欢呼雀跃,张定山也热泪盈眶。随着采掘不断推进,通风线路长,通风阻力大,为实现分区通风和解决风量吃紧难题,根据矿井初步设计方案,矿井开采北翼时,需新建北翼进、回井,形成北翼独立安全可靠的通风系统。建设期间,他上百次往返建设工地,带领矿井科技工作者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和超远的路线,八次修改设计方案。在地企沟通、生产组织、灾害治理、恶劣条件施工、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中,他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揭煤层、过龙四、穿长兴、绕岩溶,一举解决了矿井风量紧张问题,确保了通风系统的可靠性、采掘抽接替平衡及安全生产,为矿井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绘就矿井新时代华章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要立足本职工作,把最美的青春奉献出来,增强事业心、使命感、责任感,自觉承担起为矿井谋发展的重任。”张定山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把最美的青春诗篇谱写在龙滩这片热土上,绘就矿井新时代华章。
三年来,他主持开展了复杂煤层深孔卸压瓦斯演化区域辨识及精准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构建了瓦斯抽采范围考察方法及风险判识标准,研发了气动架柱式钻机深孔卸压技术与快速接抽技术等。该项目成功应对了顶板来压、地质构造和抽采盲区等对采煤工作面的威胁,显著提升了卸压抽采及精准封孔泄压的成效,切实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成果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为智能化示范矿井通过验收、“川煤龙腾”TBM盾构快速掘进的成功应用立下汗马功劳。他主持的《弱粘结复合顶板巷道快速掘进支护关键技术与装备》和《孤岛工作面坚硬顶板分级放顶与强动压巷道围岩控制关键技术》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矿井长兴复杂岩溶水害治理技术研究》获川煤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种煤矿井下钢轨运输装置》和《一种掘进工作面帷幕注浆装置》获得专利。
以昂扬的姿态启航未来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扛起责任,下沉一线,靠前指挥、统筹谋划,抓实抓细分管领域,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经营形势,为矿井稳产达产而努力奋斗,为川煤集团、华荣公司渡难关贡献龙滩力量。”张定山豪情满怀,对战胜困难充满信心。
今年4月,张定山就任龙滩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再次踏上新征程。在新岗位,他迅速进入角色。在他的辛勤努力下,1-9月,矿井生产商品煤122.72万吨,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新的岗位上,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姿态,用长骨气、练硬功、打硬仗、争硬气的企业“硬核”精神,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阔步迈向企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做四川省煤矿企业智能化矿井建设转型升级先进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