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从“紧日子”里“抠”出效益——破解蒋庄煤矿机电设备制修厂节约创效密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本报通讯员 李平

71.png

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蒋庄煤矿机电设备制修厂,有一个机电设备制修厂的风动班。提到风动班,就必须提到班长周洋龙。从事风动设备维修26年的他,与风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带领下,机电设备制修厂风动班利用自主研发的风动设备修复井下风动锚索钻机、风动葫芦、风动张紧器、风镐、风钻等气动工具,每个月就能为矿井节约费用15万元,每年节约费用180万元。

近年来,该矿不断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在“紧日子”里“抠”出效益,让“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效益源”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该矿机电设备制修厂的风动设备维修就是“紧日子”里“抠”出效益的具体体现。

周洋龙告诉笔者,以前没有风动设备,都是凭经验修,升井的维修设备必须人拉手搬,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由于缺乏检测设备,修好的设备往往达不到标准。例如,10吨的风动提升机修复后,职工反映到了井下实际只能吊起3吨,既影响生产效率,又带来安全风险。为了让这些维修设备做到既能省力又省钱而且能够达到维修标准,从事风动设备维修多年的周洋龙开始动起了脑筋。他想到,如果弱电能够控制强电,那么为什么弱风不能控制强风呢?带着这个问题,周洋龙开启了他的自主研发之旅。

他在市场上了解到,一台吊车装置,起吊10吨的市面价格为6万元左右,起吊3吨的也要1万多元。通过对设备进行研究,他利用该矿运转工区更新迭代的集控台的外壳作为框架进行废物再利用,利用报废注浆管为立柱,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自主研发,一个以起吊装卸、提升机拉力检测为一体的气动立柱式悬臂吊车装置便应运而生。

据周洋龙介绍,有了这台设备,只要一个人按一下按钮,装卸就可以轻松自如。这样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安全系数,还保证修复的每台设备在井下都能合格管用。这项技术创新每年能为矿井节约设备购置和用电费用约30万元。

近年来,风动班修复了大量风钻、钻机、风泵等设备,每月修旧利废达28万元以上。“原来我们一个月至少得购进三四台风泵,现在却好几个月都不一定能购买一台,就是因为有周洋龙班长带领的风动班。”该矿物资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蒋庄煤矿,风动班节约创效的故事不是个例,正是有许多像周洋龙一样的职工,将“省下了的就是赚来的”理念深刻于心中,把“厉行节约、严控成本”从“选择题”变成了“必答题”,才能在“紧日子”中挖出了“金疙瘩”,而这一幕幕节约创效的好戏也正在蒋庄煤矿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