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陈霞
姻 本报通讯员 何卫东 张瑞兵
在河北建投沙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运行集控室内,一双专注的眼眸紧盯着电脑屏幕,指尖如飞、精准调整着设备参数。画面在不同系统间自如切换,鼠标在一个个数值间快速游走,任何细微的波动均能被其敏锐捕捉。此时,身为运行部副机长的陈霞正在专心致志地工作中。凭借着对电力事业的无限热忱与执着坚守,她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荣获2024年度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成绩的背后是陈霞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扎根、努力成长,是她对完美的孜孜追求、对工作的一腔热爱。
立足岗位 甘于奉献
2005年,大学毕业的陈霞带着对电力事业的无限憧憬,走进沙河发电公司运行部。初入职场,就给陈霞来了个下马威,由于学的是电气专业,火电厂看似与电打交道,但其实与锅炉、汽机相关联,需要具备丰富的热动知识,对她来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为了尽快掌握锅炉、汽机相关知识,陈霞抱起厚重的主辅机规程、热机系统图,一头扎进工作一线,跟着师傅日夜穿梭在机炉房,认阀门、找系统、对参数,以“海绵吸水”般的劲头钻研业务,短短三个月时间,陈霞就成长为独立值班员。
2006年9月7日,陈霞经历了担任值班员以来的第一次引风机“抢风”事件。“刚开始经验不足,遇到引风机‘抢风’,脑子一片空白,幸亏有机长协助指导,紧急处置了突发事件,避免了事故发生。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运行值班员要对每一个工作环节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事后,陈霞学习前辈的技术,并在摸索中积累经验,总结出引风机“抢风”原因及处理办法,使引风机“抢风”得以提前预防,并形成应急处置流程。
坚守岗位 守护机组安全
作为一线运行工作人员,陈霞的工作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肩负着机组启停、保障其安全稳定经济运转的重任。
日常工作里,她深知发电运行工作容不得丝毫懈怠,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一次机组运行期间,她在监盘时突然发现凝结水泵电流参数异常波动,凭借对设备特性的精准把握,迅速判断出故障原因,当即汇报值长并果断采取倒泵措施。从发现异常到处置完毕仅用8分钟,成功避免因断水导致的机组降负荷事故,保障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这样的“精准拦截”,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屡见不鲜,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的专业沉淀。
2023年,陈霞的工作又有了新调整,当上了运行副机长。走上管理岗位后,她既要自己上“战场”,又要统筹班组的运行。
透过与主控室隔着的玻璃窗,经常能看到办票间里陈霞埋头审票的身影。“1号炉5层平台处,应关闭下列阀门、挡板;应开启下列阀门、挡板……”一张张需要被审批的工作票,见证了陈霞守护机组安全运行的努力付出。
精研技术 引领创新变革
在电力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陈霞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将学习视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还积极投身于各类培训课程和技术研讨活动,与同行们交流经验、分享见解,不断拓宽自己的技术视野。
凭借着对机组运行原理的深入研究,陈霞在优化燃烧系统和节能降耗方面成果斐然。2020年,陈霞遭遇了机组频繁出现给水流量低保护BT动作的难题。她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经过不断钻研,她提出了对给水流量保护值进行合理改动的创新性方案,并通过反复论证与调试,成功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为机组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机组启动投煤阶段,脉动给煤升温的方式非常考验人员技术和耐力,只有少数人能够掌握。陈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一头扎进资料堆,仔细研究过往的启动曲线,摸索出小煤量连续式给煤的新方法。这一创新不仅使床温变化更加平稳可控,还大幅节约了启动燃油量,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一方法已成为公司通用的启动投煤模板。
传承匠心 培育中坚力量
“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团队强才是真的强。”陈霞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整体实力的提升,才能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她始终将培养新人、传承技术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同事眼中,她不仅是技术上的“大拿”,更是生活中的“暖心大姐”。面对新入职的员工,她总是耐心地倾听她们的困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她们答疑解惑,帮助她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掌握操作技能。她充分利用设备解体的有利时机,组织新员工开展“现场学习”,将“课堂”搬到检修现场,讲解设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她的言传身教,不仅让徒弟们在技术上得到了快速成长,更让她们深刻领悟到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这些年,她带出的骨干人员有11位之多,如今个个都成了部门里挑大梁的中坚力量,为公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优秀团队。
如今,在运行集控室里,陈霞依旧日复一日,以严谨的态度核对每一组数据,仔细巡查每一台设备。陈霞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挥洒在工作中,如火、如焰,点亮未来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