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创新驱动制造升级 ——技术合伙人郭瀚哲的产业实践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刘宇

在当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电子系统设计与集成能力正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的关键力量。郭瀚哲,作为上海济恩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合伙人,一直致力于以创新思维推动电子制造业的系统性升级。他所倡导的“从设计源头建立可靠性”的理念,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研发路径,也为中国制造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样本。

郭瀚哲拥有十余年的国际工程与系统集成经验,专注于高性能电子系统、电源架构、散热结构以及金属机电一体化设计等领域。他主导的多项原创方案,已在智能交通、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高要求场景中得到验证。尤其在电子系统的可靠性与生产可追溯设计上,他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工程方法,使得国内企业在技术迭代周期与产品一致性方面实现了实质性突破。

“我们要让设计成为制造的起点,而不是附属。”郭瀚哲曾多次在行业研讨中提出这一观点。他认为,中国制造要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在体系化研发和标准化工程方法上取得突破。为此,他牵头建立了多层级的研发验证体系,将电路设计、结构设计与热管理测试深度融合,实现从概念验证(PoC)到小批量生产的快速闭环。这一体系目前已被多家合作机构采用,并在产业链上形成示范效应。

作为技术合伙人,郭瀚哲不仅关注产品性能,更注重技术背后的方法论与团队建设。他主导的项目中,往往既有复杂的GPU计算架构优化,也有针对工业环境的抗干扰布线与EMI防护设计。他通过建立跨领域的协同机制,使电气、机械、热设计等专业团队能够在同一数据模型下协作,大幅提高了研发效率与结果一致性。在多次国际合作中,他所主导的设计方案已被纳入海外客户的量产体系,成为中国工程师在全球高端制造链中的代表案例。

在谈到未来方向时,郭瀚哲强调“融合与可持续创新”将成为电子产业的主线。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及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系统的复杂性与可靠性要求正急剧提升。“过去我们强调单点突破,如今更需要系统协同。未来的电子工程,不仅要在性能上领先,更要在安全性、可追溯性和能源效率上实现全面平衡。”

这种系统思维源于他长期的国际项目实践。无论是在智能车辆的计算平台设计,还是在医疗设备的电源架构优化中,郭瀚哲始终坚持“以验证驱动创新”的原则。他主导开发的多项硬件架构,在通过严格的EMC、热冲击与环境应力测试后,被客户誉为“可靠性工程的范例”。这一系列成果,使他在业内树立了以工程严谨和创新能力著称的专业形象。

除了技术贡献,郭瀚哲还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年轻工程师参与到前沿电子系统研发中。他认为,中国工程师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正在从执行者转变为创新驱动者。“要让技术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必须培养具备跨学科视野的工程人才。”在他的推动下,多项合作项目已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展开联动,为未来高端制造领域的人才生态注入活力。

今天的制造业竞争,不再仅仅是产能的比拼,而是体系、速度与创新能力的较量。郭瀚哲和他所在的团队,正以工程精神和全球化视野,为中国制造注入新的科技动能。从研发体系到供应链协同,从设计创新到可靠验证,他们的实践正在诠释一个清晰的信号:只有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