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帆
从苏州工厂的除尘车间到全球23个工业国家的生产现场,孙平带领苏州汉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特环保”)用十多年时间,将中国工业环保技术方案刻进了国际产业标准。作为汉特环保总经理,他掌舵的这家企业不仅是工业空气污染治理交钥匙工程的中国核心技术供应商,更成为40多家《财富》500强工业集团的“环保管家”,为上海汽车等巨头提供高标准的空气净化处理系统解决方案。
作为工业环保专家,孙平在空气污染控制领域深耕20余年,从知名企业的APC项目工程师到如今企业的创始人与总经理,他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自主或带领团队研发提供各种工况下的空气分离和过滤技术。目前,他拥有“一种湿式除尘器”“一种分级处理式油雾收集器”等超过40项技术成果,涵盖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破解了行业的诸多技术难题,为行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在工业除尘领域,文丘里湿式除尘器曾是“主力军”。它通过让含尘气体与液体密切接触实现净化,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冶金铸造等行业。但长期以来,“含尘气体与水雾混合后的惯性碰撞受限于设备尺寸”这一技术瓶颈困扰全行业,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工艺中,熔炉粉尘、脱模剂气雾等污染物成分复杂、浓度高,传统设备更是“力不从心”。
“一体化压铸机吨位从6000吨向16000吨突破时,废气排放量呈几何级增长,若除尘不彻底,不仅会污染车间环境,还会影响压铸零件精度,甚至引发铝镁粉尘爆炸风险。”孙平回忆起多年前接到某头部新能源车企的紧急需求,“当时对方的9000吨压铸机刚投产,脱模剂废气让除尘系统频繁瘫痪,我们必须在3个月内拿出解决方案。”
正是这次行业挑战,推动了“一种湿式除尘器”的研发落地。在该专利中,孙平创新性地构建了“双区碰撞沉降系统+流场优化”技术体系:双区碰撞沉降系统通过“粗滤+精滤”协同机制,让含尘气体经文丘里管进入筒体后,先与水雾在内壁碰撞形成初次沉降,再通过横向挡风板的二次过滤,如同“双层滤网”显著提升微小颗粒物捕捉能力;螺旋流场延长技术则通过增设蜗状板,引导气流形成螺旋运动,延长路径并强化碰撞,实现“时间换效率”的突破。
“传统设备对压铸车间粉尘的去除率约75%,我们的湿式除尘器能稳定达到99%。”孙平指着检测报告中的数据,“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使用后,车间粉尘浓度从每立方米80毫克降至10毫克以下,完全符合欧盟CE认证标准。”这项发明专利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它精准适配工业场景的多样化需求。在宁波某压铸产业园,正为3台12000吨压铸机配套的汉特环保的湿式除尘技术,不仅实现达标排放,还能回收粉尘再利用,达成“环保+节能”双收益。
“过去用进口除尘设备,不仅维护成本高且处理效果不佳,经常停机清理。”该产业园负责人说,“汉特的湿式除尘器投用后,设备连续运行周期从15天延长至90天,每年节省维护成本超200万元。”
截至目前,该发明专利已经授权给上百家企业,成为16000吨压铸生产线的“环保标配”。孙平带领团队率先研发交付全球最大吨位16000吨、12000吨、9000吨压铸机的完整环保系统,全部通过CE、ISO等国际认证,出口欧洲、东南亚、北美等地区。
从技术原理到产业实践,这场“效率革命”的深层意义在于重构了工业环保的价值逻辑——当废气治理系统既能满足严苛的排放要求,又能通过效率提升反哺生产效益时,行业便完成了从“被动应对监管”到“主动创造价值”的质变。像孙平这样的“技术破局者”,正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着可复制的技术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