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田伯韬 朱勇
9月19日,湖北省襄阳市“院士专家企业行”暨医药化工产业深度对接活动在襄阳市“人立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空间站“隆中智汇”空间成功举办。本次对接活动以“才聚襄阳·共促发展”为主题,聚焦医药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搭建专家与企业之间的高层次交流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深度融合,为襄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活动由襄阳市人社局、襄城区人社局联合主办,市人才中心、襄城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共同承办。
成果发布与实践分享
激荡创新思维
在专家创新成果发布环节,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先后发布前沿创新成果,内容涵盖矿山智能化、高性能材料、药物绿色合成、精细化工等多个热点领域。武汉工程大学兴发矿业学院柴修伟教授以《浅谈地下矿山智能化建设方案》为题,系统阐述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技术路径与实施前景;武汉科技大学廖宜顺副教授作了《企校高水平合作 共促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性能水泥功能材料联合研发团队》的报告,强调通过校企协同提升材料性能与附加值;华中科技大学周宜荣副教授聚焦连续流和可见光催化技术,分享其在手性药物绿色合成中的创新应用;华中科技大学李明浩副研究员则针对醛类精细化学品的高值化开发,介绍最新技术突破与企业转化前景。
随后,湖北回天新材料、湖北凌晟药业、湖北尧治河化工等六家本地重点企业代表依次登台,分享创新实践经验。回天新材料技术总工王翠花以《借智登高 聚力创新》为题,介绍企业借助院士专家资源推动研发升级的实践路径;尧治河化工总经理助理李德乾则在《智创未来 产业焕新》演讲中,展示企业在化工转型升级方面的积极探索。企业代表一致表示,期待通过与专家深度合作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签约落地
夯实合作根基
活动现场举行了两轮签约仪式,共达成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标志着对接活动从“理念交流”迈向“实体合作”。
在专家揭榜领题环节,四项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的合作顺利完成签约,包括柴修伟教授与尧治河化工的“矿山智能化技术指导”项目、廖宜顺副教授与宜城安达特种水泥的外加剂研发项目、湖北隆中实验室李彬副研究员与回天新材料的界面增粘材料研制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席婉助理研究员与思安药业的山茱萸繁育与药用开发项目。
在成果转化专项签约中,周宜荣副教授与天舒药业就“多手性药物绿色合成”达成合作,李明浩副研究员与老河口光联科技签约化工生产工艺优化项目,武汉科技大学李艳军副教授则与隆胜四海新材料签约微凝胶树脂产业化开发项目。
多元赋能
构筑产业服务生态
除技术对接外,活动还引入科技金融与保险服务模块。人保财险襄阳市分公司推介“科技研发转化综合保险”,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风险保障;工商银行襄阳分行推出“创新积分贷”系列金融产品,精准支持企业技术升级与成果转化。
在自由交流环节,专家学者化身“技术顾问”,现场为企业把脉问诊,解答企业在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企业代表也与专家面对面探讨合作细节,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院士专家企业行”暨医药化工产业深度对接活动,不仅促成一批高质量合作项目落地,更初步构建起人才、技术、企业、金融等多要素融合的创新生态。襄阳将持续深化“院士专家企业行”等品牌活动,推动高端智力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全市“6+2”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与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