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星组轩) 近年来,湖南长沙县水业集团党委持续深化“水润民心”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国企党建“引领力”有效转化为水业发展的“助推力”,在农村供水保障、污水处理攻坚、国企改革等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水业为民”答卷。
落实国企党建工作责任。一是扛牢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按月开展专题学习研讨,通过深学细悟引导党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供水保障、污水处理等各领域工作的优良作风。2024年以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17次,开展“第一议题”专题学习41次,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带动党员实干担当。二是履行“一岗双责”。构建“传达学习—部署落实—督办反馈”完整责任链条,设置“组织覆盖率、党员作用发挥度、业务融合成效”三维评议指标。建立党建任务“督查—通报—整改—回头看”机制,对上级点评问题实行销号管理,整改完成率达100%。同时,将党建责任纳入绩效考核,精准压实到具体个人,确保党建工作落实落细。三是优化管理体系。将党建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完善“党建入章+决策前置”治理机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动态调整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实施“党委前置研究—董事会科学决策-经理层高效执行”闭环管理,推动解决集团经营发展类事项300余个,为企业科学决策、高效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夯实国企党建战斗堡垒。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构建“网格化党组织覆盖”体系,将党组织延伸至项目建设、技术攻坚、市场运营等一线场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水业一线飘扬。创新实施“党建聚合力”书记创新项目,探索“一核四融”工作方法,打造“水润民心”党建工作品牌。二是建强骨干队伍。建立业务骨干“传帮带”机制,实施“三双”人才培养计划,确保组织战线后继有人。优化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激励管理的动态衔接,让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强化技能训练,引入和共享“1+2+N”课程体系,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推动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08次,覆盖2333人次,收获省市县级荣誉10余项。三是强化党建联建。依托基层党组织熟悉民生的优势,与金井镇蒲塘村、青山铺镇天华村、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直属支行等党组织共建“水业服务党建联盟”,通过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单”对接机制,成功解决丘陵地带供水困局、池塘水体老化、油藻爆发问题。
深化国企党建业务融合。一是助力重大项目建设。各支部“揭榜挂帅”开展“四提”行动,促进项目建设提速、供水服务提档、出水品质提升、市场运营提效。“十四五”期间推动重大项目星沙产业基地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建设,进一步提升水业发展水平,投资约7亿元构建城乡供水骨干网,为农村32.77万人饮水安全提供坚实保障。重大项目星沙产业基地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建设;成功获取县域农村供水和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拓展瓶桶装水等32个市场化项目,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5亿元。二是提升惠民便民实效。集团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四下基层”制度,深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通过服务座谈会、供水热线、上门服务等渠道,近年来收集并解决300余条群众建议,为困难群众减免费用130余万元,为企业处理污水超3000吨、减免安装费98.7万元。增设春华、开慧2个供水服务中心,打造“30分钟服务圈”,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服务。推进高效服务体系建设,设立“为民服务工作站”,实现报装、缴费、维修“一站式”办理。深化数字赋能,开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多种线上服务渠道,构建“群众诉求—党员响应—限时办结”机制,推动农村供水服务向区域化、精细化升级,近年来12345政务热线受理量逐年下降,群众诉求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