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龙贻粲 记者 龙柯利) 政策组合拳精准滴灌民生消费领域,构建“贴息+降费”双驱动支持体系。据记者了解,2025年8月6日,财政部联合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九部门正式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财金〔2025〕81号),针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八大消费领域推出专项贷款贴息政策,并同步实施征信服务收费大幅下调。这项“组合拳”预计每年可为市场主体和个人节省成本约11亿元,带动相关领域新增贷款超2000亿元,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定向破解服务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为消费市场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八大民生领域,划定“三要素”准入标准。政策精准锚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明确将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八大领域纳入支持范围,覆盖从日常消费到品质服务的全链条。具体包括正餐服务、旅馆民宿、医疗卫生、养老照护、托育服务、文艺创作、景区管理、体育赛事组织等细分行业,并特别明确民办非企业法人养老机构与营利性主体享受同等贴息待遇,体现政策普惠性。
贷款时间范围限定为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的贷款,此前已放贷企业可通过补充合同纳入支持。资金用途严格限定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如景区智慧化改造、民宿设施升级)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如设备采购、人员培训),严禁流入房地产开发、投资理财等领域。某连锁餐饮企业负责人透露:“3月刚贷款500万元用于门店升级,现在补享贴息可节省5万元利息,相当于多雇10名员工的成本。”
贴息力度与实施流程:单户最高补100万,资金10个工作日到账。根据《方案》,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给予1个百分点的年贴息,期限最长1年,单户企业最高可享受100万元贷款贴息,中央与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的资金责任。以当前LPR(3.45%)计算,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可降至2.45%,一家获得100万元贷款的养老机构年节省利息达1万元。
政策实施采用“零门槛申请+三级审核+秒到账”机制:企业直接向21家经办银行(含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提交申请,无需行业主管部门前置审批,银行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通过银行初审、部门联审、财政终审的三级审核后,贴息资金在10个工作日内拨付,企业可选择“先付后返”或“直接抵扣”两种方式享受优惠。某连锁民宿财务总监表示:“7月申请的100万元贷款,8月即获贴息,显著改善了现金流。”
全流程监管筑牢资金安全网,征信降费年减负11亿元。为防范资金风险,政策构建“银行担责、部门联动、主体承诺、社会监督”四方协同监管体系:银行严格贷前审查与贷后检查,金融监管部门每季度抽查资金用途,企业签订《资金使用承诺书》,违规者将被追回资金、处1-3倍罚款并纳入征信黑名单。2025年以来已有3家企业因挪用贷款购买理财产品被处罚,形成有力震慑。
配套推出的征信服务降费政策同步落地:企业信用报告从20元/份降至9元,个人信用报告从2元/份降至1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费减半,个人互联网查询永久免费。按某家政公司年查询50次企业报告、20次个人报告计算,年节省成本达570元,叠加贷款贴息后综合融资成本降低约22%。
市场预计新增贷款2000亿,政策动态调整释放长期红利。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贴息+降费”双轮驱动将直接解决服务业“融资贵”问题,预计带动相关领域新增贷款超2000亿元。业内分析指出,政策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改善基础设施,将加速服务供给品质升级,形成“企业扩产—就业增加—消费提升”的良性循环。
《方案》明确建立“效果评估—动态调整”机制,2026年一季度将评估贷款覆盖率、资金合规率等指标,视情况延长政策至2027年底或扩大至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等领域。专家认为,这项政策既是应对当前消费复苏压力的“及时雨”,更是构建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的“长效机制”,为内需扩张提供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