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传承军工基因 延续工业记忆 弘扬时代精神——新兴铸管文化品牌阵地的建构之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83.png

在东太行脚下的河北武安,新兴铸管作为由铁道兵援建的军钢转型央企,有着军工基因、工业记忆、改革精神三重特质。近年来,这家企业对自己所拥有的独特历史基因不断进行深度挖掘。随着双馆双雕一长廊·军钢文博园文化空间的构建完善,这里已经成为军钢人的精神坐标。它并非凭空搭建的文化符号,而是由工业遗产、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交织而成的立体叙事。这里的每一处空间、每一件展品,都扎根于军钢半个多世纪的真实历程,以历史可触摸、信仰可感知、精神可传承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双馆:历史与信仰的时空对话

    

1500平方米的新兴铸管展览馆里,一楼的军钢艰苦创业史与二楼全球最大铸管模型隔楼相守,前者标注着山高坡陡、水源匮乏的初创困境,后者印证着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这便是历史最生动的注脚。作为军钢史的活档案,新兴铸管展览馆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线,通过1971年铁道兵筹建军钢的珍贵文件、产品、1800余项专利证书等2000余件展品,串联起从2672工厂到新兴铸管的蜕变。它先后荣获新兴际华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笔者看着展墙上创业者身体搅拌泥浆的照片,感受到了军钢精神的内涵;在玻璃柜里世界铸管标准制定的荣誉前,见证了中国企业打破国际垄断的艰辛;在八年走完西方四十年路的时间轴前,读懂了自主创新四个字的分量。

与展览馆相隔百米的办公楼三楼的党员政治生活馆,是信仰生长的土壤。450平方米的空间里,五厅一室各有侧重:党性教育厅的入党誓词墙前,每年都有新党员举起右拳;警示教育厅的案例展板旁,常有党员驻足反思;本级党建厅里,党建+生产的实景照片,让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有了具象表达。自2019年开馆以来,这里已成为60余个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固定场所,5000余人次在此接受党性淬炼。职工的工业记忆与政治生活馆的红色基因,共同构成知史爱企、知史爱国的完整闭环。

 

双塑:钢铁与记忆的岁月镌刻

 

在东山游园的南侧,功勋号离心球墨铸管机的庞然身躯静静矗立。这台服役27年零2个月的工业老兵,机身斑驳的锈迹里藏着350万吨产量的传奇——每一道划痕都是钢水冲刷的印记,每一颗螺栓都见证过深夜抢修的灯火。作为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离心球墨铸管机,参观者可触摸耐高温钢壳上“1993-2020”的时间刻度,感受从打破垄断引领标准的跨越。它的退役不是终点,而是以另一种身份——工业遗产,矗立在职工身边,继续发挥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让企业红色基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内核和不竭动力。202412月,它获评全国100共和国印记见证物之一。

在隔路相望的东山游园的北侧,作为和军钢同龄的老司机,上游型SY0445机车于201712月修缮完成,以文化遗产的身份,身披大红花,成为军钢时尚文化新地标。它于19721月制造,5月开始入驻军钢并投入使用,由1972年的年运输量10万吨水平发展至2003年的年运输量650万吨最高水平。2003年,这个见证了军钢31年成长发展的老机车正式退出一线舞台,也是最后一辆退出历史舞台的蒸汽机车。经艺术化修缮后,保留原始编号,使其在不同时段呈现历史现代的碰撞,201810月,它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钢铁行业)名录。

 

一长廊:工匠精神的可视化传播

    

一号岗主干道旁的匠心文化长廊,是先进个人和集体的星光大道,在四周绿地、红花的映衬下,十分醒目,且张力十足。红亮而巨大的匠心两个字震撼着往来军钢人的目光和心灵,有力地传递出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的最强音。通过展示劳模代表、最美劳动者、工人先锋号和五一劳动奖状集体的图片和事迹,更好地诠释出匠心灵魂本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人文底蕴、专注的职业态度以及精湛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激发军钢人重拾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这里不仅是往来职工的精神加油站,更成为新员工入职教育的必修课,让劳动光荣的理念融入日常,让工匠精神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身边榜样。

 

军钢文博园:工业美学的场景化表达

    

在军钢大道300米长的文化创意园里,奔腾的铁水,寓意新兴铸管干事创业红火百年;用废旧齿轮拼接成钢铁年轮雕塑、用铸管废料焊接成螺旋上升装置艺术,用废旧轮胎改造的卡丁车,既提醒着工业与环保的共生,又让变废为宝有了触感。“3D童话凉亭显得别具一格。400米长的手绘文化墙是新兴铸管的历史长卷,从1971年建厂时的荒地起家,到如今成长为全球最大铸管生产基地的全景,展示了新兴铸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五十余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这样硬核工业风亲子互动感并存的复合场景,年迎来职工家属、周边居民超5万人次。

从展览馆的老物件到政治生活馆的新课堂,从功勋号的钢铁肌理到通廊的劳模故事,军钢文博园的每一处细节都拒绝悬浮化表达。这里没有刻意拔高的叙事,只有用事实说话的真诚——当参观者在功勋号前算出平均每8分钟产出一根铸管的效率,在文化墙前看清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节点时,军钢精神便成了可验证、可传承的力量。

当工业遗产成为创新的燃料,当文化空间成为价值的载体,这座在守正创新中生长出的文化阵地,正以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的方式,让新兴铸管的文化基因融入血脉——它既是军钢人的精神家园,更是中国民族工业从追光发光的生动注脚。  

(吕萍 赵占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