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8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湾沚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沈启旺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和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本文就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做一点粗浅探讨。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

农文旅融合是构建和完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变更传统农业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基于新质生产力引领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一方面需要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农文旅产业在科技、业态、管理以及体制方面的创新;另一方面要通过提升质量保障农文旅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高性能。将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和科技创新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得土地、资金、人才、数据、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科技等生产要素高效协同,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从新规划、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力量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推进策略,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动能。

湾沚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持续推进全域旅游战略实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化和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多业态融合,促进文化和旅游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湾沚区于20227月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3个、省级美食村2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3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5个,并在2023年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单位。依托不同旅游业态和资源优势构建“一镇一庆”,打造“春满沚津”文化旅游季、“水八仙”文化美食节、“荷花艺术”文化季、“月上西河”民俗文化周、“九十殿庙会”等文化旅游活动品牌,促进文化振兴和旅游消费有机结合。

近年来,湾沚区全域旅游成果发展显著,但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还不够深,文化内涵没得到应有的彰显;景区景点注入文化元素不够,立体化、全方位开发谋划不足;探索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网络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促进、补充的力度还不大。景区品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旅游产品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难以满足现如今游客对旅游产品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的多重需求。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推进策略

(一)新产业:促进农文旅产业链深度融合

文化是一个地方独特的名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根基所在。为此,一要进一步深挖历史文化资源,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持续不断做好全域“航空+乡村旅游”文章。必须深入发掘红色文化潜力,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湾沚红色故事。同时,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持续坚持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用“非遗+”为文旅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陶辛镇开发废弃粮仓为“艺术粮仓”,打造七房艺术村;红杨镇引入芜湖铁画、弋農古琴、糖画等非遗技艺,让西河古镇焕发生机;六郎镇以小陶村为平台,与安徽工程大学共建“青匠”非遗文化村落,举办“小陶村青年文化市集”等,这都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长点,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的生动实践。二要创新融合模式,加快旅游产品推陈出新。继续以芜湖航空马拉松、吴钩足球等体育赛事,打造一批“跟着赛事去旅行”的融合品牌活动,连续打造赛后文旅体验圈,增强客户黏性,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户外运动、带动体育消费;推出“宴遇湾沚”特色地方特色旅游宴席品牌,研发打造湾沚镇“状元宴”、六郎镇“八仙宴”、陶辛镇“荷花宴”、红杨镇“百家宴”、花桥镇“丰收宴”五大主题系列宴席,让美食成为湾沚区对外展示文化魅力、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窗口。

(二)新业态:创新农文旅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

一是改造提升农文旅经营业态。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一方面打造农文旅精品旅游线路,推广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化的新型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文塑形,打响文化品牌——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品牌则是识别标志,既象征品质,又彰显价值理念、体现精神特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需秉持本土化、差异化、特色化理念,放大湾沚文化特色,凝练文化符号,打造核心文化品牌。具体而言,可继续推动“音乐+文旅”跨界融合,在精心打造旅游景观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水梦南湖四季音乐会、灯光秀等活动,推出鸠兹湾艺创共富乡村文创周边产品,打造“永不落幕的丰收节”;同时,从民俗表演、节庆活动、乡村音乐会中挖掘地方文化元素,进一步强化文化品牌影响力。此外,要坚持以文惠民,聚焦文创产品设计,注重结合本土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加快湾沚元素在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用品、食品等领域的文化创意开发,让老经典焕发新活力,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在文创产品的介绍上,还可通过沉浸式体验、数字化、互动式等多种方式,为游客提供深入了解湾沚文化的渠道。

二是打造沉浸式农文旅新业态。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涌现,农文旅产业可融入虚拟现实、全息投影、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优化感知体验,全面提升游客观演的沉浸度。这不仅能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内涵,增强文化旅游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还可借此创新宣传营销手法,提升旅游演艺项目的文化创意和内涵,进而借助融媒体打响农文旅产品品牌知名度。

(三)新力量:加快构建农文旅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推动文旅融合,人才是根本。一是以“双招双引”为抓手,大力招才引智,以廊道资源、集聚区效益、特色小镇为平台,引进具有带动性的重点文旅项目和文旅管理人才。二是加强与有关高校合作,尽快培育出文化旅游产业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