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羚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强化党的作风,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直面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口,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化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将新时代制度治党推向新境界。
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新发展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实现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将作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为建设长期执政、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理论根基与实践经验。2025年3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并将其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凸显了中央八项规定之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系统剖析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在推进党的建设方面的作用机理、显著成效和基本经验,弄清中央八项规定何以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阐释中央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道理学理哲理,正当其时。
从历史逻辑出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和重要标志、提高党的执政效能的重要环节。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作风直接影响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一整套优良作风,党中央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贯穿体现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推动政治从严、思想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执纪从严、制度从严、反腐从严。在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通过政党纪律的建构与维系,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正风肃纪反腐,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从理论逻辑出发,“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这个重要概括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使我们从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感受深切。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中央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生动实践,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智慧。自我革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一是“我们党追求的理想崇高而神圣,肩负的使命艰巨而繁重”;二是审视自身,“随着形势任务、外部环境变化和党员队伍自身变化,党内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围绕“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回答了三个重大问题: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从孕育于陕北窑洞中的“人民监督”,到立足长期执政提出的“自我革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惕厉自省、慎终如始,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从实践逻辑出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制定和执行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不断深化和实践,重塑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2017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进行细化完善、提出更高要求。2024年1月,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部署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严查“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等问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截至2025年5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已连续140个月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增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有效性,是全党关切的问题,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迫切想要解决的重大议题。这么多年来,中央经常讲、反复提“两个务必”,围绕改进作风发了不少文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为什么背离“两个务必”,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那一套还有不小的市场?为什么还有些人对不正之风乐此不疲?应该说在全面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的基础上,此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凝聚党心民心,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彼此深刻影响、相互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是以上率下,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多措并举遏制“天价烟酒”,再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刻阐明了党风社风民风之间的关系。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通过反腐败和作风建设扭转党风、政风,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中央八项规定推动了一场关于价值观的深层重塑,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进一步端正,汇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第二,向制度建设要长效,构建作风建设创新机制与长效机制。党的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制度建设从重原则向重日常行为中去要求和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进一步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截至2024年6月,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936部。将规定精神落实到工作之中,抓细、抓长、抓常,以制度化手段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为健全长效机制提供坚实支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第三,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具体行动上。办实事,解难事是服务群众的关键。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无论是关乎个人福祉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还是涉及公共利益的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宏观议题,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尽心尽力去解决。当党员干部将为人民服务的作风要求内化为行动自觉,党的政治优势就能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以优良作风赢得民心,彰显党的自我革命成效。
第四,抓典型、树标杆是推进作风建设的长效抓手。坚持正面引领与反面警示相结合,持续深化典型作用。一方面,要大力宣传作风优良、工作出色的先进典型,以其感人事迹激励党员干部见贤思齐,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职业操守,在党内掀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另一方面,对作风不良、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要公开通报,以案示警、以案明纪,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三、切实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持之以恒是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作风建设不是一时一地的工作,而是全党全国范围内的长期任务。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不断开创作风建设新局面。
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常抓不懈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阶段性测评,从群众满意度、制度执行率、问题整改率等维度量化作风建设成效。重点分析制度漏洞、执行偏差等深层次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和责任倒查机制,确保作风建设始终对标党中央要求。为推动作风建设从集中整治向长效治理转变,切实把评估成果转化为制度规范奠定基础。
强化以案促改促治实效,推动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通过创新教育引导方式,结合传统廉政教育与新媒体传播,增强警示教育的感染力。同时,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作风建设创新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党员干部要从相关案例中深刻汲取教训,深刻领悟纪律教育是培养纪律自觉的重要途径,不断强化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本文系四川省社科院《推进习近平关于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社会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22FH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