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伴随着清脆的鸣笛声,装载着首套空预器冷热端部件的运输车缓缓驶离瑞能厂房,一群平均年龄偏大的员工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支由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401车间主任李其杰点将、计调组高京尚牵头组建的临时“混编”团队,经过近五十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成功完成了陌生领域的生产挑战,如期兑现了对客户上海锅炉厂的承诺。
时间回溯至今年4月中下旬,上海锅炉厂紧急下达的空预器生产任务落到了401车间。车间生产任务繁重,人手紧缺,军品迫在眉睫,车间主任李其杰深知任务艰巨,他果断决策,指派经验丰富的计调组骨干高京尚组建专项团队。人员从哪里来?高京尚的团队名单颇具特色:除了本车间一位去年参与过生产的青年骨干外,仅有的一名“新血液”是去年刚入职本车间的大学生,而团队的主力军,则是从503车间和维修中心抽调来的三位资深老师傅。这只六人小队,人员精干,平均年龄偏高,且仅有一人具备直接相关经验——这支“老兵为主、新兵点缀”的“混编”小队,就这样肩负起了开疆拓土的重任。
“说实话,刚拿到图纸和工艺要求,大家心里都没底。”团队中唯一有经验的青年员工坦言。陌生的结构、严苛的精度要求,如同一座座待攀的高峰。然而,困难面前,团队中沉淀多年的经验智慧成为最坚实的依靠。
来自503车间和维修中心的老师傅们,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把式”。他们或许没做过空预器冷热端,但数十年摸爬滚打积累的金属加工、焊接、装配、设备调试等核心技能早已炉火纯青。面对新难题,他们没有退缩,反而激发出昂扬斗志。大家围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老经验碰撞新思路,在困难面前豁然开朗。
“关键时候,老师傅们沉得住气,坐得住‘冷板凳’。”高京尚深有感触,“是他们用丰富的经验和对工艺的深刻理解,带领大家一点一点‘啃’下了硬骨头。”那位有经验的青年员工和大学生,则在老师傅们的带领下,快速学习、积极实践,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活力因子。这位即将退休的高师傅,协调物料与设备,为这个小团队做好了后勤保障。
团队虽小,力量却大。在攻坚的日日夜夜里,“群策群力”是制胜法宝。无论是休息间隙的短暂讨论,还是为解决一个装配难题加班到深夜的集体攻关,团队成员毫无保留地分享见解,互相补位。老师傅倾囊相授,年轻人虚心求教,不同部门带来的视角也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设备低鸣的车间,成了他们协同作战、智慧交融的主战场。
平均年龄偏高、仅一人有经验,这支“混编”团队凭经验智慧与团队协作交出完美答卷。
经过近五十天紧锣密鼓的奋战,6月12日下午,首套完全符合要求的空预器冷热端部件终于完成装车,顺利发往客户。看着远去的运输车,团队成员们疲惫的脸上写满自豪。
(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