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卫东
从1970年至今年5月,55年间,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原为邢台发电厂)累计发电量超3000亿千瓦时,累计供热量突破8000万吉焦,先后获得“国家二级企业”“全国特大型企业”“全国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质量效益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等荣誉,为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63岁的刘民亲身经历了邢台发电厂的技术升级改造,从设备操作落后到设备高度自动化,机组节能减排升级换代改造,实现了从火电到多能互补的变迁。“远看像挖炭的,近看是发电的。”目前已经退休的原发电运行部书记刘民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的工作环境时仍记忆犹新,“当时设备技术落后,粉尘噪声大,需要喊话才能听清楚。我们这些人每天都是黑着脖子,大家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单位澡堂。”
2001年进邢台发电厂的刘宪伟坦言:“随着技术进步,工作环境优化很多,许多人工效率低的工种逐渐消失了,当然,技术进步也带来了一些新岗位。扩建两台30万千瓦机组后,自动化水平就更高了,现在一个运行班组只需15人。”发电设备技术上的进步,让发电效率更高,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更高。
“从2007年12月至2014年7月,厂里陆续淘汰了全部6台20万千瓦机组,并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了节能减排能力,发电煤耗由原来的340克/千瓦时降至290克/千瓦时。”刘宪伟介绍说,“2005年和2006年新建的两台30万千瓦机组实现脱硫,2014年实现脱硝,烟气排放低于超低排放标准。2018年,煤场气膜全封闭改造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彻底解决煤场扬尘的老大难问题。我们通过技术提升实现烟气脱白(水蒸气),从实质上到视觉上还这里一片蓝天白云。”
除了“低排放改造”外,“灵活性改造”是邢台发电厂当前另一个重要的技术升级方向。“灵活性改造”主要是为了适应新能源发电趋势,火电厂要为新能源发电托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大面积使用,在部分时段降低了对火力发电的需求,新能源供电比例大时,火电就要限产。但是新能源没有相应的发电条件时,火电就要顶上。
如何适应巨大的峰谷差?该公司抓住电量电价关键因素,加强纵向沟通,科学制定报价策略,实现量价齐升。在有效益电量的时间段向河北省调度中心申请负荷置点和带负荷试验,提高负荷率。针对纯凝机组与供热机组竞争不利局面,不断分析、总结、优化报价方案,实现电量收益最大化。同时强化机组运维和配煤掺烧,保障机组低负荷稳燃和高负荷顶峰能力,全力争取容量电费。此外,该公司还利用储能设备在用电低谷时段充电,在高峰时段放电,从而平衡电力供需,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
刘民见证了几代发电技术改造,感叹说:“当年老百姓把停电当成寻常事,今天把停电当成稀罕事。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2024年12月21日,该公司所属的沙河电厂长输供热管网工程开工。今年6月16日,沙河供热项目建设首站正式开工。长输供热项目是沙河电厂深度耦合地方民生经济发展、打造临厂经济圈的生动实践。
充足的电能,让邢台百姓用电更加安心。今年,该公司正积极推进光伏项目的布局与建设,形成了多能互补、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绿色低碳转型向“新”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