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明可
打黑色“主意”,做低碳“文章”。近年来,皖北煤电在专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积极做精做优非煤产业群,让支柱产业变优势产业,为企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抢滩煤化工
黑色、煤炭一直是皖北煤电鲜明的“标签”。“高质量发展能源企业”是皖北煤电未来发展目标,如何让“黑色煤炭”与“新型能源”完美衔接,探索路径在继续。
管道纵横,塔罐林立。1月10日,在位于淮河之畔的皖北煤电集团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安联合”)聚烯烃生产车间,全自动化包装线高速运行,一袋袋聚乙烯、聚丙烯树脂颗粒源源不断地送出车间。
“这是原材料——黑色的煤炭,这是我们的产品——白色的颗粒。”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安联合”)展厅内,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白色的颗粒是我们的产品聚乙烯和聚丙烯,都是通过黑色煤炭转化而成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食品包装、医疗器械,还是汽车用品、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都离不开烯烃。”
中安联合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化一体化公司,淮南市千亿级煤化工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一期总投资275亿元,建设煤制170万吨/年甲醇及转化烯烃装置,配套400万吨/年朱集西煤矿。2020年7月进入商业运营,公司主要产品为35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5万吨/年聚丙烯。
据了解,此前安徽省内没有大规模聚烯烃产业,无论是家电制造还是汽车生产,无论是显示器还是产业配套,聚烯烃产品基本靠外购,每年用量缺口达到40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的成功实践,实现了煤炭资源清洁高效转化与能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对安徽省补充烯烃产品供需缺口、满足国家能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通过高效利用将煤炭“吃干榨净”?
“这台‘SE-气化炉’是关键设备,没有它,黑色煤炭变成白色颗粒就无从谈起。”在中央控制室里,气化装置副班长王磊正通过电脑密切关注各项参数,对气化装置进行远程操控。他向笔者介绍说,“淮南煤”高灰熔点,高灰分,长期以来被认为不适合作为化工煤。为打破这一技术瓶颈,中安联合开发了原创专利“单喷嘴冷壁式粉煤加压气化技术”(SE-东方炉),以煤为原料、氧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在高温、高压、非催化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反应,生成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有效成分的粗合成气,成功实现原料煤的有效转化,为甲醇合成等工序提供原料并最终产出聚丙烯、聚乙烯等产品。
作为大型煤化工企业,中安联合气化装置每年消耗煤炭近300万吨,产生约50万吨灰渣、滤饼等工业固废。为大力推进一般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2022年以来,中安联合针对气化灰渣、滤饼含水量高,不利于水泥制造等下游企业使用的情况,开展捞渣机、板框压滤机技术攻关,提高了捞渣机的互备率,延长了板框压滤机运行周期,高含水量灰渣、滤饼总量大幅下降,为气化装置一般固废资源化利用创造了条件。
瞄准“煤头化尾”,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链。目前,中安联合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级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将紧密围绕绿色企业行动,强化无废工厂、无异味工厂、VOCs治理提升、水体污染防控等绿色方案实施,聚焦生物质能资源利用、循环水余能发电、二氧化碳捕集等绿色低碳项目综合发力,全面提升该公司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水平。
做强煤电链
早上六点半,位于宿州城南的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电厂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乌溜溜的燃煤被传送到发电机组的投料口,转眼间变成了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
每当提及火力发电,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成见:高耸入云的烟囱不停地冒着浓浓黑烟和难闻气味。实际上,过去十几年里,能耗高、污染大的传统燃煤电厂已逐渐被大型环保燃煤电厂取代,新技术的运用使煤炭燃烧效率更高,产生的污染气体大幅降低,在被有效回收再利用后达标排放。
钱营孜电厂就属于这类国家鼓励发展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站在钱营孜电厂输煤缓冲仓平台上远眺,凌空飞架的钢廊将电厂与煤矿紧密相连,将皖北煤电钱营孜煤矿的副产品洗混煤直接输往钱营孜电厂,转化为电能后传输至皖北地区,不但有效降低了煤炭运输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避免了因市场、天气等原因造成电厂“缺煤”“断粮”,导致机组停机情况的发生,彰显了坑口电厂的优势。
据了解,钱营孜电厂一期投资建设两台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煤机组,2018年投产发电,燃料主要依托钱营孜煤矿洗中煤、周边矿煤泥等低热值燃料,为国家政策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和煤电一体化坑口电站项目,是宿州乃至皖北地区的重要电力供应主体。公司连续五年荣获“安徽省环保诚信企业”称号,被评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近年来,随着全国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增加,国家对煤电政策定位由“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变为“基础性调节性”电源,煤电项目的基础性调峰作用愈来愈突出,煤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同时,安徽省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是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最为严峻的省份之一。
皖北煤电集团把握国家支持煤炭电力联营和原址扩建坑口火电厂的政策机遇,抢抓安徽省电力供应短缺“窗口期”,结合自身资源实际,会同股东方和地方政府,推动钱营孜发电厂二期扩建项目从安徽省“十四五”备选项目提前到“十四五”开工项目,这也是安徽省“十四五”核准的首台百万千瓦机组。
钱营孜电厂二期扩建项目配套建设1台1000MW燃煤机组,总投资47.4亿元,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项目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设计发电标准煤耗256克/千瓦时,投产后按年利用5000小时计算,年新增上网电量47.75亿千瓦时,年产值超20亿元,贡献税收1.2亿元,将有效补充安徽省电力供应缺口,并为全省新能源消纳提供800兆瓦的调峰容量。
突出特色、做长长板。2023年10月,皖北煤电成立售电公司。目前,皖北煤电正全力推进在蒙项目麻地梁电厂前期工作,争取搭上“蒙电入皖(华东)”特高压通道,为安徽和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电力保障。
招引新产业
近年来,皖北煤电明确抢滩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3年3月,皖北煤电上市公司恒源煤电与皖能电力共同注册资本9.6亿元成立皖恒新能源有限公司,除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等传统经营范围外,公司将发力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等领域。目前一期3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在推进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
2023年11月,钱营孜发电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自此皖北煤电旗下高新技术企业增至7家,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走进祁东煤矿,厂房屋顶、停车场上,一排排光伏电板鳞次栉比,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是该矿正在建设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该项目充分利用祁东煤矿所属的28000多m2矿内建筑物屋顶及30000m2自有闲置空地,总装机规模约5.9MWp,采用6KV电压等级并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作为主要发电子方阵之一,新打造建成的光伏停车棚,受到矿区职工的普遍好评。目前,任楼煤矿等4个煤矿分布式光伏项目已进场施工。
据悉,目前皖北煤电集团正起草编制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积极谋划发展非金属矿山新材料产业。池州方解石项目已完成池州项目前期洽谈工作,有望于今年一季度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