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5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应对时代新变局,推动机械工程行业新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赵继良


    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正迅速改变着机械工程行业,推动着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然而,机械工程领域面临着技术研发的快速迭代、人才素质与行业发展不平衡、竞争激烈等诸多挑战。在这个新的时代变局下,机械工程行业急需出现一批能够应对新变局、推动行业稳步发展的优秀引领者。刘昌明正是这类引领者之一。

    刘昌明是一位在机械工程领域积极耕耘多年的技术专家。目前,他在武汉科技大学担任教授和机械工程系副主任的重要职位。除此之外,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聘请刘昌明为学校的客座教授。他重视技术的转化与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动机械工程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作为机械工程领域的引领者,刘昌明关注行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为行业提供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他以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精神,赋予机械工程行业新的动力和活力。

开拓创新,

以研发赋能企业高效运转

    在机械工程领域的设备保障技术研发过程中,刘昌明注意到热轧高强薄带的生产效率低下和生产过程的不稳定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他在一家热轧钢厂的生产实践中发现,由于设备运行状态的差异和生产参数的变化,热轧高强薄带经常出现厚度变化较大、表面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品质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时间和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昌明经过大量研究和实验,成功研发出了“热轧高强薄带高效稳定生产的设备保障技术”的创新技术。据悉,这一技术通过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以及对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调整,实现了热轧高强薄带生产过程的高效和稳定。此系统可以精确识别和筛选出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如温度、压力、速度等,同时结合设备运行记录和生产参数,建立全局的统一数据或视图。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热轧高强薄带的生产过程稳定性。另外,刘昌明的技术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模型和预测算法,分析设备的寿命和性能变化趋势,提前进行维护和检修,避免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应用“热轧高强薄带高效稳定生产的设备保障技术”,热轧钢厂成功提高了生产线的稳定性和效率。热轧高强薄带的厚度控制更加准确,表面质量达到了要求,大幅度降低了次品率。同时,由于设备的稳定运行和预测性维护,节省了维修时间和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除了这一研究,刘昌明还成功探索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生产过程全周期智慧管控系统”和“高效稳定轧制高强薄带钢的设备保障技术”“基于分级分类模型的机械设备研发设计系统”等多项技术系统成果,为实现机械工程领域各研发项目进一步高效运行提供了多种创新思路。

言传身教,

培养科技型复合人才

    刘昌明致力于在教学和学生培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他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与发展需要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因此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紧迫性,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刘昌明将学科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以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学习。作为教授和副主任,他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卓越的能力,还积极投身学生的科研指导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刘昌明的教书育人成果令人瞩目。他培养的学生在学术研究、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养成扎实的科研素养,并在科技创新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崭露头角。此外,作为评审专家,刘昌明积极参与国家基金委等机构的评审工作,为科技研究项目和创新大赛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教学和评审工作的双重努力,刘昌明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互动发展。他在学术界和教育领域赢得了崇高的声誉,成为推动科技型复合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先锋。

    刘昌明在机械工程领域中所做出的贡献为行内人士所熟知与认可,但这些名誉成就并不是他在钻研与探索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的理由。谈及未来,刘昌明表示,他将会继续在机械工程领域进行技术设计与应用的探索,紧跟时代的变化,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优势,为推动科技行业的稳步前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