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梅军和赵义刚现场处理管线保护层创口
■ 赵义刚/文 杜宗军/图
近日,江苏连云港市,广阔无边的平原上,高压电塔如巨人矗立,远近阡陌纵横,麦苗青青,一派生机勃勃。近处的连宿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车辆轰鸣往来,建设者挥汗如雨。
“小赵,没想到12元钱的‘创可贴’就治好管线的‘破伤风’,你这个主意可是解决了大麻烦,省了大钱和时间。”
这里正是新建的高速公路与江苏油田新源矿业公司长输卤管道交叉处,看着已经补上破口维修一新的管道,巡维修站党支部书记于梅军一身轻松,开心地对一脸憨厚笑容的赵义刚说。
别看现在笑得开心,1小时前的于梅军可是急得浑身是汗。
这条专门为新源矿业公司输送卤水的管道全长173公里,投资3个多亿建成,从江苏淮安直达连云港,设计输送量为每年365万方,管道外壁采用石油沥青加强级防腐,平均埋深1.5m,是该公司生产经营的“生命线”。公司每月由干部带班进行2次严密巡查。
这天巡查到121公里处,发现修路工人不慎将沥青防腐层磕破了两处,虽然不大,但露出了管体金属,如果不处理肯定留下腐蚀的隐患,管线非得“破伤风”不可。
“这可咋办?”维修经验丰富、主意多多的于梅军和赵义刚都急得团团转,天气不热,却硬是出了一身汗。高速公路建设需要,管线必须要及时回填,现场又没有抢修人员和材料工具。如果返回120多公里外的公司组织人员来处理,管线肯定已经深埋,必须要再大费周章挖出,再用沥青进行防腐维修,还需要动火作业。花费的时间、成本和人工绝不是小数目。
“咋办?咋办?”抓了半天头皮的赵义刚突然灵机一动,“我家刚做过装修,用过一种丁基防水胶带,和‘创可贴’一样,随用随贴,防腐防水效果特别好。”“真的行?”于梅军在手机上一百度,果然合适。两人立刻驱车赶到最近的集镇上,顺利买到了丁基防水胶带、处理创口的刷子和砂纸,一共才花了12块钱。匆匆回到现场,清理创口,剪好胶带,撕开贴上,一层不放心,再贴一层。不到20分钟,两人已经完美地处理好了这两处管线的创口。
“12块钱的‘创可贴’治好了管道的‘破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