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在近五年的辛勤耕耘中,河南中烟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动力车间王建忠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做好“加法题”,演奏出一曲降本增效、绿色发展的绚丽华章。2022年,工作室被评为郑州市工会先进劳模工作室,为创新工作室注入了一剂“催化剂”。
敬业+精业
王建忠与劳模创新工作室一直秉承“惟新、求精、进益、持久”的工作理念,以提高广大职工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技术素质为核心,紧紧围绕精益保供要求,唱响节能降耗的主旋律。充分发挥技术攻关、技能传授和培训服务等工作室职能,打造了一支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术工人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我们创新工作室有‘金点子王’王建忠,‘专利达人’赵磊,‘双重人才’王磊,‘程控能手’王世鹏等等,各路高手聚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招’,都是金叶制造财富的创造者!”说起王建忠与劳模创新工作室,车间主任左体勇掩饰不住满脸的骄傲。
变压器、锅炉、空压机、真空泵、空调等动力设备种类多,电力、动力管网错综复杂,运行安全要求高,维修作业环境复杂多变,一旦出现运行故障,就可能造成全厂局部或整体停产的风险。面对“重担子”“硬骨头”,工作室成员们冲锋在前,坚守在生产一线,凭借过人本领,解决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以精湛的维修技艺,为水、电、气、汽的优质保供保驾护航。
“我们这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要在医院里讲,既是门诊医生,又是住院部,有时候还是急诊医生。工作室成员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大家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王建忠风趣地介绍了创新工作室。
近年来,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15项,技术革新120多项,获得专利14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根据现有的各类专利和技术革新项目,不断衍生出新的发明改造点,初步形成了较完备的动力设备“点、线、面”专利保护网。
创新+继承
“劳模创新工作室旨在为全体员工提供一个技术攻关、技能传授和培训服务的平台,为保证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转,我们主要聚焦精益特色,做好‘继承+创新’两篇文章,把‘精益精神’深植人心、化为行动,不断夯实精益生产保供基础。”负责劳模工作室日常运行工作的工会主席师亚东深有感触地说。
机制创新,继承工匠精神的“磁场效应”。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了有制度、有规划、有激励、有方案的“四有”工作制度,完善日常工作制度、学习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管理激励制度等,建立“1+1”示范带动工作机制,从解决重大问题的高技能人才到解决基础问题的一线员工共同参与,促使劳模精神在职工之间接力传承,为“劳动美”注入生动实践。
技术创新,继承工匠精神的一丝不苟。创新工作室积极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使设备操作规程化,降低生产操作中的生产消耗,优化设备操作模式,推广节能操作方法。结合生产区域实际生产情况,在保证生产工艺需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调整锅炉、空压、真空、空调等设备开启模式,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最大限度降低生产过程能耗。
制度创新,继承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以“制度优化”为基础,制定“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层层深入”的降耗思路,以精细计划、精准实施、精细检验、精心改进为准则,精确梳理蒸汽、空压、供水流程损耗点,从提高气电比、降低气汽比、减少设备损耗、节约能耗、修旧利废等方面为突破口,促使设备改进和管理优化,完善信息化监控分析机制,有效提升设备运行效率。
通过“创新+继承”,解决生产中重大难题,进一步优化提升保供水平,鼓励全体员工持续改进、积极行动,动脑筋、想办法、提建议,把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效益性的“金点子”落实到自主完善的实践中。
师傅+徒弟
“以技术创新推动部门绿色高效发展,带动车间职工全员参与创新,保证设备安全平稳运行,这就是工作室成立的初衷。自2019年成立以来,工作室积极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以高水平技能人才为引领,培养团队创新能力。”王建忠满怀希望地说起创建时的初衷。
这两年,劳模创新工作室把重点放在“新鲜血液”的培养上,搭建“劳模课堂”平台,通过“面对面”指导教学,“手把手”现场教学,“点对点”精准教学,师傅言传身教,把“工作现场”作为“实训现场”,将自己丰富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倾囊授出,确保新员工切实掌握技能精髓。劳模工作室的维修技能骨干与新进大学生、生产班组骨干进行结对,通过主动认领、摘牌攻关等形式,围绕车间降本增效、生产保供,组成课题攻关小组,对车间的瓶颈问题实施“靶向”攻关,真正实现优质、稳产、低耗的动力保供。
劳模工作室新成员、年仅28岁的王世鹏来厂仅四年,一举夺得了公司“黄金叶杯”劳动和技能竞赛烟机设备电气维修竞赛动力专业组第六名!优秀青工代表陈帅也取得了动力专业组第八名的好成绩!
“世鹏哥太厉害了,他就是我以后学习的榜样!”新进职工刘洋暗下决心,要脚踏实地,不断上进,保持好年轻人该有的朝气,早日能够在岗位上独当一面。
希望与鞭笞,催人奋进;肯定与激励,鼓舞人心。在工作室成员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职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潜移默化强化思想意识,补齐短板,绽放出自己的风采。工作室成员言传身教,几年来始终如一做着这样一件平凡的事,将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倾囊授出,在现场操作中帮助职工锻炼动手能力,帮助新进职工快速融入工作岗位。
以劳动圆梦,以奋斗启航。王建忠与劳模创新工作室将继续发挥人才引领优势,始终作为攻坚克难的最前沿、技艺传承的练兵场、学习提升的大课堂。传承劳模精神,壮大技术力量,继续发挥技术引领优势,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根植于每一位员工心中,付诸每一个人的行动中!(张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