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圣伟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开展调查研究要注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调查研究要在联系群众上下功夫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要提高调查研究的质效,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职工,真诚倾听职工呼声、真实反映职工愿望、真情关心职工困难。
虚心向群众学习。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要经常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汇聚民智、凝聚民意。只有深入群众,开展好调研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才能保持好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毛泽东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运动情况。在乡下和县城,毛泽东广泛接触和访问广大群众,召集农民和农民运动干部,召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下了历史名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种调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典范。
真心深入群众。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既要“身入”,更要“心至”。干部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就像地里的麦穗,身子越低,分量就越重。扎实的调研态度要求各级干部踏踏实实沉下去,进得了群众的屋,吃得了百姓的饭;能上百姓的炕头聊天,也能下农民的地头问苦。群众感受不到官架子,才能打开话匣子,反映真实的情况。真正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手拉手、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接触、实打实办事,才能既让群众受益,又让群众满意,才能使群众工作落实而不落空、落地而不悬空。“大跃进”时,彭德怀住进彭家围子自己的旧居与群众连夜谈心。当有干部谈到粮食亩产过千斤时,他立即同大家来到田边,打着手电筒,蹲下身来,拔起一兜禾茬,数一兜禾上有多少株稻秆、每个穗上有多少颗稻谷,细心计算每亩地的产量。有了这种深度“潜水”的态度和方法,自然会听到心声、了解到实情。
用心关心群众。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做百姓不知百姓难,不做青天不知青天苦。”下几次基层就能发现,只有到了基层一线、百姓中间,才能真正知道身上的责任意味着什么,手中的权力应该用来做什么。看看那些百姓交口称赞的好干部,枝叶关情的公仆情怀、真抓实干的务实姿态,靠装是装不出来的。迈开步子、俯下身子,方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把心思和注意力集中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多看群众脸色想问题、办事情,一件一件抓落实、一桩一桩去解决。特别是,要多把双腿迈到那些群众意见大、情绪多的地方,多把身子扑到那些困难的、弱势的群体身上,多把办法用到矛盾和问题集中的地方。要心里装着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去调查去研究,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二、调查研究要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增强问题意识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问题意识到不到位,能不能抓住关键问题,直接决定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效。
观察问题要“准”。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既科学调查也科学研究,真正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领导干部要牢牢牵住问题导向这个调查研究的“牛鼻子”,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研究问题要“细”。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带着问题仔细看、带着问题精细析,掌握实情、把脉问诊,穿透问题迷雾,把握问题本质。现实中,要防止出现三个方面的误区:“做秀式”的走马观花,说起来滔滔不绝,但听到的多是恭维之声、迎合之辞;“盆景式”的只看不问,表面上花团锦簇,却虚晃一枪、掠影浮光;“蜻蜓点水式”的来去匆匆,好似过境旋风,看起来热热闹闹,但该了解的情况没了解、该尽到的责任没尽到。
解决问题要“实”。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破解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哪些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到哪些方面调研,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就重点在哪个环节调研。找准问题的实质,是大是大非问题还是无碍大局的小矛盾,弄清了实质就抓住了剖析问题的要害;找准问题的性质,是思想问题还是方法问题,是个别情况还是普遍现象,廓清了性质就能摸清解决问题的路径。坚持把调研与检视整改问题结合起来,坚持立行立改、即知即改。
三、调查研究要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通过对客观实际的认真调查、对客观规律的深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当下看未来,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党员干部要经常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家里,深入实际生活,在基层摸爬滚打,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调查研究必须求真务实。只有掌握客观、准确、全面、生动的一手材料,才能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求真上用心,在求实上着力,切实做到切口要小、挖掘要深、分析要透,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敢于反映客观事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意见,切实成为求真务实的典范。
调查研究必须动真碰硬。调研,调和研并重,既要调查准,也要研究透。要依托调研得来的第一手资料,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发展的时与势。要敢于较真碰硬,深挖深层次问题,分析症结。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确保调查研究取得扎实效果。
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否能够取得实效,是检验干部能力素质的“试炼场”、反映工作水平的“温度计”、体现宗旨意识的“试金石”。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兴调研之风,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坚持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做好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发展的过程。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巡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