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学雷锋,他一学就是 60 年 —— — 从青丝到白发、从青春到耄耋,雷锋精神已熔铸成他的初心和使命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8-1 1 学雷锋,他一学就是60年.jpg

    “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新征程 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在几代中国人中耳熟能详。有这样一个人,六十年如一日,以雷锋为偶像,把学雷锋融入自己的日常,成为工作、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他就是“全国十位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北重集团退休职工陈文学。

    2023年入春的一场大雪让包头的气温有点低,地面也有不少积雪和结冰,但这并没有阻挡陈文学外出学雷锋、宣传雷锋的精神。

    2月28日,陈文学老人一大早就来到位于包头市青山区北嘉社区的陈文学红色志愿者服务工作室——雷锋精神文化站。笔者赶到的时候,陈老正跟大家分享《雷锋日记》背后的故事。

    每当他讲述雷锋的故事,88岁的陈文学即使腿脚不灵活,但腰背总是挺得笔直,红光满面。

    笔者问他:“学习雷锋要本着什么态度?”陈文学不假思索地说:“  那就是要做到四个‘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陈文学说:“要做一个雷锋式的共产党员是我的毕生追求。”陈文学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上班时,不论谁家需要帮助,他都会慷慨解囊。退休后,陈文学更是把全部精力用到了宣传雷锋精神上。

“活着的雷锋”

    学雷锋,学什么?陈文学说,时代不同了,我们学雷锋不是简单地模仿雷锋的行为,而是从根本上去传承,并赋予新的内涵,在新时代将其发扬光大。

    六十年如一日学楷模、做雷锋,陈文学用真心真情,向身边人传递温暖和善意。

    陈文学退休工资不高,从最初的2000元逐渐增加到5000多元。他省吃俭用,几乎把全部积蓄捐给了有困难的人。

    每逢节假日,陈文学忙碌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当地养老院、孤寡老人家和义工队伍中。

他募集社会捐款100多万元给一位重度烧伤的小孩,让小姑娘获得了新生。陈文学心里时常牵挂着这个孩子,每次都要带些钱和物品去看望她。

    在包头市青山区,活跃着一支300多人的雷锋车队。就是这支远近闻名的车队,在成立之初就遇到了大麻烦。队长马文刚在电视上看到陈文学的报道后,主动找上了门。

    原来,市交警队要求雷锋车队撤掉出租车上的雷锋头像。

    “雷锋头像不是广告!”

    陈文学找到包头市青山区交警队,“我受雷锋车队的委托……”陈文学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遍,提出自己的请求,希望能保留雷锋头像。

    “这件事归文明办管,您得去找他们。”

    陈文学又跑到文明办,说到最后,激动起来:“雷锋头像不是广告!既然车上都能打广告,为啥不能贴雷锋头像?”对方被陈文学说乐了,雷锋头像也保住了。

    从此,陈文学成为雷锋车队的顾问。他开始积极参加车队的各项活动,帮助的哥、的姐们解决各种困难。雷锋车队有人患了白血病,陈文学也凑上自己的一份子。

“不能说的秘密”

    陈文学做好事不是三月来四月走,他从刚参加工作就开始了。

    住在呼得木林大街2号街坊的杨永祥老太太,老伴去世多年,子女不在身边。她靠捡破烂为生,垃圾堆在房檐下,比小山还高。下雨沤烂后,散发的臭味使邻居无法开窗户。陈文学自己出钱雇了一辆三轮车,前后拉了七八趟,终于把这堆邻居眼中的“垃圾山”清走了。为了使老人生活舒服,陈文学把自己家里的新衣服、新床单、新被褥给老人换上,为她送去劈柴和蔬菜。

    街坊里武强的姑娘,今年才27岁,却患了白血病。治疗费需35万,陈文学拿不出来。他送去500块,显得很不好意思。临走前,他把武强的家庭情况、北京大学医院出具的病情证明、社会呼吁信带了回来。“我一个人能力有限,得发动社会的力量帮助她。”

    养老院是陈文学最熟悉的地方。他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去社区敬老院和当地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孤儿。在他的带动影响下,北重集团培训中心的学生们在社区注册成立了一支“青山义工队”,同学们经常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街道清理小广告、修理自行车、关怀空巢老人。

    他先后帮助过10多名病人、8名贫困学生、8位孤寡老人,老人中最大的110岁,最小的也已90多岁了。

……

    陈文学在学雷锋做好事的这几十年里,经济方面的付出,已经无法详细统计了,人们也不知道他这些年做了多少好事,花了多少钱,大数肯定在几十万以上。每当有人问到这个问题,陈老都笑而不答,用他的话来讲这是“绝对不能说的秘密”。

“如果学雷锋是‘傻子’,那我也乐意做这样的‘傻子’”

    陈文学在沈阳技工学校时,见到名誉校长吴运铎,当吴运铎把签过名的《把一切献给党》送给陈文学的时候,他暗暗发誓:也要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

    1954年8月,陈文学进入南京一家兵工厂。1956年3月27日,陈文学入党。就在这时,工厂号召支援包头建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陈文学第一个报了名。

    进入北重集团后,他再次遇到了时任北重集团总工程师的吴运铎。在红旗俱乐部,陈文学聆听了吴运铎的报告。“还是那么亲切!”陈文学打心底钦佩吴运铎。

    从那以后,他的偶像便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吴运铎,另一个是雷锋。年轻时陈文学受过不少苦,但雷锋和吴运铎一直支撑着乐观的陈文学。

    几十年来,陈文学红色志愿者服务工作室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是陈文学用心收集来的。雷锋故事的连环画、小人书,雷锋战友陈广生送给陈文学的书,雷锋生前辅导的7个孩子的亲笔签名,这些与雷锋有关的物件都被他收集到这个7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

    在陈文学红色志愿服务工作室内,他还用60年来收集的几百本书籍以及图片设立了毛主席展室、周恩来展室、雷锋展室等,先后接待各地参观学习人员10万余人次。

    太阳帽、便携式讲解设备、三轮车、自制展板,这些都是陈文学老人每天必备“道具”, 他拉着自制的学雷锋展板,进学校、走社区、进工厂、进兵营,还到人群密集的公园、商业区,进行雷锋精神宣讲。这些年累计在各个地方展出200多次,观看展出的群众达5万多人次。“流动的雷锋精神宣传站”因此得名。

    年岁渐老,不便远行。为了便于宣讲雷锋精神,他将多年收藏的书籍等资料放在自家客厅里,孩子们一来就能看到。

    走进陈文学家,墙上挂着雷锋的老照片,电视柜上摆放着雷锋铜像,以及老人到各个学校宣讲雷锋精神的留影照片。

    2023年3月4日,周六的午后,北重雷锋小学的几名学生相约来到陈文学家中,听他讲雷锋故事。阳光洒在墙面的一张照片上,年轻的雷锋面带微笑,一如孩子们生意盎然的模样。                        (郭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