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4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随阳竹海 绿色抒怀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陈泉辛   


    楠竹是随阳山的灵魂,是大山里永不落幕的春色!

    随阳竹海是鄂南著名的竹海,是联合国林农组织定点考察基地。早些年,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政府在此设立鄂南森工局。竹海里的楠竹高大挺拔,水桶般粗壮,直插云霄,遍布山山岭岭。与安徽黄山的坑竹海、江苏宜兴的宜兴竹海、浙江的双溪等竹海有着不同的风骨和风姿,也许是不同水土滋养的因素吧!

    随阳竹海的楠竹,无论是新篁还是老竹,未曾出土先有节,细细的叶,疏疏的节,不仅形态潇洒、浑厚、清雅质朴,而且风骨照人。这些楠竹经历了风刀霜剑的摧折,一株株铁骨铮铮,有一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的精神。我想,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的就是这种生长在山野里的楠竹吧!在抵抗大自然的力量方面,随阳山里的楠竹,是一个个钢铁战士,具有一种雪压不倒、风吹不折、威武不屈的精神。

3.jpg

    过去,我经常听大山里的樵夫和猎户们讲,随阳山是一座英雄的山。这里曾经是革命老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革命前辈在随阳林区发展党组织和农民武装,在葛仙山和老虎岩等村落建立苏维埃政权,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斗争,在此过程中,先后有110多位革命烈士,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牺牲。英雄的热血在竹海中流淌……也许是源于此,随阳山区的楠竹,无论大小高低,无论是生长在山坳与山麓,或者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腰和山巅,无论土地是贫瘠还是肥沃,这些楠竹从不择土壤。野蛮生长,都是那么坚定和端直挺拔。我想,是英雄的血沃竹海,孕育了楠竹坚贞不屈的精神。

    清明节返乡,我进入随阳竹海及野生植物群落区。只见一株株楠竹像阅兵仪式中英姿飒爽的战士,伫立在幽径两侧,在向我这个远方的游子行注目礼。老虎岩村的这些楠竹,都属于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它的竿最高可达20多米,粗可达20多厘米。枝叶碧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自古以来,竹类作为被人们置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等景观中的优选植物,常与松、梅共植,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看到随阳山里的这些修竹,我想起诗人郭小川的《楠竹歌》,他在诗歌中是怎样赞美楠竹的:“她的忠贞本性,世世代代不变易。一身光洁,不教尘土染青枝;一派清香,不许歪风留邪气。她永远保持的是──蓬勃朝气!风来雨来,满身飒爽英姿;霜下雪下,照样活跃不息。”回忆起诗人的这一首千古绝唱,我不由得抱住了一株水桶般粗大的楠竹,近距离地感受了它的芬芳和气息。在竹海中作深呼吸,一种植物的清芬,一种空气的纯净,抵达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把我一身的疲惫洗得荡然无存。

    置身于竹海,我浮想联翩,不禁想起了自己一直寓居在城市的钢筋水泥组成的丛林之中,整个身心和步履都是属于城市的,每天穿梭于人潮和往返于家庭与写字楼之间,过着极其庸常的日子。既见不到鸟语花香的山水田园佳境,更听不到山民们那穿云裂石般的、朴素的山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心里头难免空落落的。现在,在远离尘嚣的故乡竹海中,呼吸着新鲜的纯氧,迈着轻轻地步履,在绿海中徜徉,心无惆怅,更无挂碍,无数的诗情画意在脑海间激荡。

    楠竹是随阳山里的灵魂,我想如果随阳山没有竹海,将会像一座城市中的一座失去地标意义的建筑,毫不起眼,在岁月风雨中突兀着,显得非常的庸常。山里有一些依山而建的鄂南民居,古风犹存,是一种彰显地方特色的存在。还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化的小洋楼,散落在每一个自然村落,被竹海令人心醉的绿色拥抱着,典型的人与自然紧密融合在一起。竹海最葳蕤的季节,是清明节过后,在老虎岩村白杨林和古驿道大湾岭,包括道家名山随阳山和葛仙山,野生的中华樱开得一片,在春风中显得十分野性,十分纯粹和明艳。在绿色竹海中徐步行走,山风猎猎,绿草离离。到处都弥漫着淡淡的楠竹竹笋和各种青草的交融在一起。在催春的布谷鸟和山雀子新鲜的啼鸣中,或者在江南的濛濛细雨里,楠竹的灵秀就像山水画一样呈现出来了。你看,大山连着大山,楠竹根连着根,延绵数里,形成浩瀚的绿色海洋。山总是和水也是相连的,一根根的修竹,千军万马般奔向陆水湖边,把清清的陆水也染绿了。 

    在靠近陆水湖的随阳山区,漫山遍野都是楠竹。每一年,当春风又吹绿江南岸的时候,无限蜿蜒伸展的竹海,总是被东君眷顾。在和风的梳动下,无数竿修竹毫无节奏地掀起一层层的巨大涟漪,形成浩瀚的绿色海洋,那延绵起伏的波峰浪谷,肆意向着大山的皱褶深处,甚至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山角落漫溢。站在随阳山之巅,向着山下俯视,风的低吟。竹叶的舞动,无数的楠竹如万马奔腾的百骏图。一竿竿梗直修长、大如水桶的楠竹,昭示着随阳山这个昔日寂寂无名小镇的物华天宝。绿色的竹海伴随着和畅的惠风,从而染绿山野和村庄,浸润着大山里的生灵。阳光雨露,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予大山里的一切,何其美好!

    竹海对赤壁市的自然生态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大兴安岭的存在。这里的老虎岩、葛仙山、张家坪等自然村落,每一个村组都是竹海的核心地带。山中盛产楠竹,其盛名自古有之。据《赤壁市志》记载:明代万历四十八年,随阳盛产“瑞竹”,竹形似“雕缕龟纹”,并有“大如缘,高擎天”之美称”。大山里的楠竹,浑身上下都是宝,是随阳山区栽培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其竿粗壮硕大,它可以用于工业,可以制作竹地板,竹凉席,竹制家具等;可以用于建筑,可以制作梁柱、搭建棚架和建筑工地用的脚手架等;楠竹篾性优良,也可以供编织各种不同类型的竹编用具及文房四宝等工艺品,就是被人们视作废料的竹枝和枝梢,也可以制作扫帚,可以清洁环境。也可以用于制作竹炭,净化室内空气。其嫩竹及竿箨作用更大,可以作造纸原料,服务于人类。随阳山的今天,山民们凭借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依赖着辽阔的竹海,早已经脱贫致富,一部分山里人进城买房,还有一些有钱人自己盖上了别墅,过上了现代化的闲适生活,成为赤壁市最新崛起的美丽乡村旅游景点。这是随阳山区人民引以为傲的资本。

    楠竹是大山之魂,随阳山区因漫山遍野的楠竹而灵秀,因千亩万亩野生中华樱花而妩媚,更因为道家文化与自然资源景观的互相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