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走在前,更要落实在前。这是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亦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具体到工作上,就是:弘扬主旋律,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灵感来源和题材。躬逢伟大时代,心系民族复兴,党的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使命任务,理应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沐春风而踔厉奋进,仰北斗以勇毅前行。
弘扬主旋律,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艺术真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生活作为不竭源泉,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把创作实践深深扎根到生活之中,让文心与民心相融、文气与民气相通。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深的感悟在基层。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是责任也是使命;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写,是担当也是幸福。实践证明,好新闻是“跑”出来的:不推开易地搬迁群众的家门,怎能捕捉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没看过昼夜不停的生产线,怎能被工人们铆足干劲的活力所感染?不走到欢声笑语的滑雪场,又怎能体会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深入基层,才会有更真的感受、更实的体会,才会有更直击内心的震撼。新闻工作者深入老百姓生活的过程中,不仅能挖掘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事迹,更会对自我的世界观有所改造,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进而产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愿望,说人民群众想说的话,成为人民群众的真正意义上的耳目喉舌。只有倾注了对人民群众真实的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有意义的报道,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爱戴。穆青是当代中国新闻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在半个多世纪当中,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经典名篇深受读者的肯定和喜爱。在几十年的新闻实践中,穆青逐渐形成了自己成熟的新闻思想与理念,“勿忘人民”更是他新闻思想的灵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学子,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弘扬主旋律,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就要求我们用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描绘人民群众矢志进取的壮美画卷。因为越是鲜活的新闻报道、灵动的文气文风,就越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走进群众的心坎。只有到生活的激流中,才能抒写出时代的新篇章。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一个不能缺。新闻工作者应更加致力于挖掘生动故事、记录基层活力,只有心中有尺、眼里有光、手下有度,才能让新闻故事更有感染力、穿透力,让新闻作品更具“时代温度”。换言之,就是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定格奋斗者的高光时刻,展现拼搏者的精彩瞬间,呈现奉献者的生命光彩,用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鼓荡人民之志,守护人民之心,回报人民之恩。
弘扬主旋律,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求我们守牢守正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底色”。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底色”是无私。党的新闻工作者更要有无私报道的定力,不抱有逐利的心态去做报道。诚然,挖掘社会中不那么起眼的非热点事件,讴歌人民群众幸福普通的生活,同样也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因为,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底色”是人民性、是求实、是在现场、是担当。如若不守牢守正“底色”,党的新闻工作也就成为“空中的楼阁”、“水中的月亮”。对此,我们要牢记“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的深刻道理。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中国文化自古就有海纳百川的鲜明特质,中华民族始终追求美美与共的大同境界。党的新闻工作者应当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瞩目人类共同命运,通古今之变,融中外之长,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以艺术的方式表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展现中国人民创造“奇迹”的生动实践,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为人类文明奉献独具魅力的色彩与声音。
弘扬主旋律,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也要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情怀。对正能量,要奏响黄钟大吕,敢写敢歌;对丑恶事,要举起如椽之笔,敢怒敢批。在襟怀和学识的贯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和艺品的统一中,奉献出文质兼美的作品,树立德艺双馨的形象,积极营造出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和山清水秀的新闻作品。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牢记初心使命,辛勤创新创造,自觉立己铸魂,开拓进取,服务奉献,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弘扬主旋律,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要有敢于斗争的胆识和魄力,要苦练“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探寻真相、鼓舞士气、针砭时弊。推动社会进步非一时之功,我们还要有耐心、耐力。“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要用正能量汇成正义洪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