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豫光:让创新工作室成为企业发展新“引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屈联西  本报记者  李代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揽,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基层创新工作室建设,持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2022年,公司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序中持续提升,分别位居361位和175位,1至10月份,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4%,创历史新高。

玉川厂创新工作室:

创新就是解决问题

    11月11日,电解工段长王卫明神秘地对生产技术科副科长李丕强说:“这月硫酸镍产量要超100吨了。”“眼下按年产量算都已经快完成了,今年超产绝对的。”说完,俩人心有灵犀地笑起来。

    今年创新工作室定课题的时候,提出“电解液硫酸镍含量下降12%以上”的目标。目的是为了减杂,提高阴极铜的合格率。赵体茂厂长将这项任务交给了王卫明。王卫明没有推脱:“我们的创新,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他在工段黑板上写下了誓言:“提高硫酸镍月产量,突破100吨!”

    王卫明在蒸发硫酸镍工艺上做研究,每小时做一次记录,重点关注蒸发时间、温度控制和相关的工艺变化等。

    经过两个月的跟踪生产,确定出最佳参数。不但硫酸镍产量提升123%,电解液含镍达到攻关目标,每月还多创效约100万元,成了该厂创效大户。

金色品质创新工作室:

创新引领助推技术转型升级

    该公司贵金属冶炼厂金色品质创新工作室始终致力于工艺技术创新、稀贵金属的研发生产,先后研发了富氧底吹火法冶炼工艺应用金银的提炼、渐进式氧枪等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真空间断炉提炼粗铜的技术总结,开展银电解高电流密度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立项申报研究,研究开发新型小金属回收产品2项。

    工作室还与西安科技研究院、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将高等院校、设计院扎实的理论知识同公司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取长补短,在“产学研”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为公司小金属提炼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工作室以客户需求为根本,不断优化、丰富公司产品质量。他们建立了新产品开发机制。将产品研发、结构、生产工艺成果总结、分析等工作形成体系。他们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又新增加净化渣提铂提钯等新型稀贵产品。目前,他们生产的产品已经涵盖了金银回收等3大领域产品。

精炼厂创新工作室:

从细微处寻找创新突破

    公司精炼厂创新工作室全体人员通思想,对思路,找根源,出点子,你献言,我建策,从细微之处寻找突破,激发创新灵感。年初,他们确定了《阴阳极板极距改造降电耗》《电解新型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等9个创新课题。

    在阴阳极板极距改造过程中,设备主管人员卫伟、王路平、苗得水、曹冲等,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勘察,梳理改造点,制定方案,及时与机械公司对接,加班加点赶进度。洗片机、吊架到位后,工段积极组织安装试用,每天坚持人工排距一排,连续坚持2个月,对存在问题不断完善。经过改造,他们在不改变车间布局,不增加电解槽,不改变槽体尺寸的情况下,通过缩短极距,增加单槽阴阳极数量,有效改变电解工艺条件,提升了电效,提高了产量。

    精炼厂应用高富含粗铅带来效益的同时,先后筛选出10余种表面活性剂在四车间进行小范围实验,历时3个月进行到第四种时取得突破,添加剂消耗明显下降,电效持续稳定,电耗进一步降低。

    今年10月,精炼厂创新工作室宗迎军、苗小年、黄建忠、卫伟、李平军等人对阴极制造机组增加压卷装置,解决了送卷过程中,铅皮鼓肚的问题,同时向厂家提出许多存在问题及建议,不断优化机组程序,使机组速度由原先的30秒提高到13.6秒,使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工程电解子项一期工程顺利投产、达产。

翟永周创新工作室:

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

    锌业五厂“翟永周创新工作室”持以创新为引领,从日常生产工作中的问题入手,引导职工大胆革新、创新,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

    2021年3月,创新工作室翟永周等人借鉴模块化房屋的理念,结合耐火材料厂家设计制作浇包和溜槽预制块,使用时简单组装处理后即可使用,使用寿命达一年以上,每年可节约成本7.2万元。锌锭模具寿命为6个月,行业内一般到期后更换,此项费用占熔铸系统年度备件费用的80%。

    2020年12月,创新工作室郑小平等人对到期后模具采用物理打磨、配置药剂进行浸泡处理,模具至少还可以使用一个周期,达到12个月以上,每年可节约备件费用36万元。 

    今年11月份,工作室又开发了最新产品YX70。至此,该厂锌合金产品已达126种。

    至目前,该公司创新工作室已覆盖所有生产厂,涌现出了十余个公司“优秀创新工作室”,其中,有多个创新工作室获评“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