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技能专家的奋进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左手拿工具,右手握手机,专注地查看,坚定的身影”,这是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动力车间陈少华职业生涯中最常见的一个定格画面。31年间,他也正是通过许许多多幅这样的画面,从一名普通员工逐步成长为企业的供水专家。

苦心钻研,“对症下药”治隐患

制造中心动力车间污水站是陈少华的“老东家”,污水站投入初期,由于设计厂家需提高污水溶解度,投入了大量复合肥,不可避免地存在有氧菌大量死亡现象,造成污水COD浓度指标超高,这不仅影响中水处理指标,而且污水排放后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污水处理系统生产各环节都是精密设备处理的,关键部位出现一丝差错,就会造成一些问题。怎样才能治理住这一现象呢?陈少华决定试一试。

每个设备的性能、结构都存在差异,只有逐一了解这些设备的脾性,深入研究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才能对症下药!他的想法和决心得到了部门领导的支持。

为解决这个难题,白天他像着魔般泡在现场,对存在污水COD浓度标准超高的相关设备反复拆装,仔细研究每个设备的管路长度、厚度等,经过一番拆装,造成污水COD浓度指标超高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分析,有的可能是管路走向因素,有的可能需要对引水罐、容积泵等设备进行重新布局。这里面学问就大了。带着一股子热情和锲而不舍的毅力,晚上回到家,在家人已经熟睡的深夜里,他伏在灯光下一遍遍翻阅《污水设备原理》《污水处理设备说明书》等书籍,结合白天试验结果,自行绘制其设备布局图,一遍遍分析污水COD浓度指标超高的原因。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陈少华把亲手绘制的一沓设计布局图纸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同事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根据他所绘制的设备布局图进行改造,成功解决了污水指标超高难题,经改造运行,COD浓度指标由2015年单箱COD7.1克下降到目前的单箱COD3.5克,制造中心单箱COD排放量指标连年保持全省第一,陈少华也因此被部门评为“技术能手”。

神医妙手,巧治设备消“病患”

逢年过节,是动力车间最忙碌、最缺人的时期,连续几年他都抽不开身陪家人过年。“只要单位需要,我们就要把该做的做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0年“五一”劳动节,陈少华正和家人团聚,突然接到车间的电话:“纯水机组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如不尽快处理,会影响生产保供。需要你过来紧急处理!”

“我尽快赶来!”陈少华匆匆向家人道别,赶赴生产现场。

从新郑到郑州,40多公里,历经1个小时颠簸的陈少华顾不得一路疲劳,直奔生产现场。

“调出纯水使用曲线,看是否在可控范围内,咱们先处理纯水处理系统的缺陷,稳定住供水运行。”一到现场,陈少华紧急安排生产。“文辉,你和李利去割除软水箱排水管,连接到纯水箱,先保证生产供应用水再说。”

他带领团队认真查看、分析设备运行曲线,深入现场听声音、测振动。凭借多年经验,他最终断定是电机叶轮积灰造成的振动增大,需要解体电机叶轮进行清灰。这可是一项大工程,揭盖子、拆螺丝、拔叶轮,检修人员清灰后再安装叶轮,上紧螺丝、合盖,风机试转、投运,经过抢修团队连续24小时作业,终于将这个“病患”医治好了。

看着集控室盘前电脑显示电机的电流、振动值回归正常,陈少华悬着的心落下了。

创新达人,追求梦想增效益

“优秀党员”到“郑州市节能减排标兵”,再到“郑州市劳动模范”……头顶多项荣誉的他,从未停止过钻研的脚步。

“和供水打了31年交道,烟草行业的设备更新速度极快,咱可不能‘掉队’呀!”陈少华经常主动请缨去其他单位学习调研,了解设备信息,及时与厂家沟通,获取设备的创新技术。

2019年,陈少华所在车间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陈少华作为创新工作室供水专业的带头人,先后同团队研究并获得《一种可折叠的装水装置》《一种移动式拖把清洗水箱》《一种防溢流报警装置以及防溢流水箱》等多项专利。同时,出版发行了专著《烟草工业水处理》,填补了行业空白。完成了中水冲厕、中水冲洗挤泥机改造等多项技术改造并成功投入运行,为企业提质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同事眼里,他称得上是供水方面的“专家”,但他却认为,只有沉下心去钻研、精益求精地干工作,才能不出差错。在供水专业这条道路上,他依旧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张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