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四季度是攻坚、收官季。如何抓住时间节点?北重集团在近日召开的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列出时间表,一手抓实抓细疫情防控,一手保障生产经营稳定顺行。
各事业部和子(分)公司密集部署做到战“疫”不放松,生产不停工,全力以赴保生产,奋力冲刺“全年好,争取交出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的满意答卷。
保障——致敬后勤保障人员
公司派出志愿者投身支援社区开展核酸检测。每天志愿者没等天亮,就到社区报道,按部就班忙碌起来。
公司为驻厂近1900名职工准备折叠床、棉被等应急物资,有的职工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的区域搭建床板,解决住宿问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走进食堂,摘菜区、洗菜区、切菜区、烹饪区,食堂工作人员重复着平凡而保障有力的工作。
近日,食堂职工任务量增加,有时一天需要准备将4000多份的饭菜,他们为保障公司职工的一日三餐像陀螺一样不停地忙碌着,保障公司职工的用餐需求。
生产——抗疫不停歇 生产不停止
抗“疫”会战,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产。
防务事业部按照“立足陆军、服务全军”的使命定位,全力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留守单位,组织党员突击队,700多名职工24小时驻守生产线,确保产品生产进度。围绕工艺难点,组织技术人员剖析“卡脖子”难题,保证“一人一题一策”,制定详实举措,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生产任务不停工。
四季度,特钢事业部将全力完成北京一深射阳港项目、广东清远项目、河北神锋项目、东方电气有限公司项目等7笔重点合同的产出和交付。从10月9日晚包头市实施静默管理至今,特钢事业部各生产车间均按两班倒作业组织生产,把“精锐”力量用在关键岗位。101车间完成炼钢43炉;109车间完成挤压101支;108车间为无缝钢管热处理46支,生产持续高产。
笔者在北方股份矿用车生产线看到一线职工正在对TR60进行结构件焊接、对TR100A的车厢进行改造、对TR50D装配、TR35B液压缸体、TR60液压缸体、湿式盘制动器进行加工,全国产化360吨电动轮矿车车架实现成功上线,各项生产任务如期推进。截至目前,顺利完成了2台电动轮NTE200的发运。
市场——与时间赛跑 向目标冲刺
各单位持之以恒把订单承揽作为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明年经营提供充足“口粮”。
特种钢积极跟进国家能源集团四大管道项目,与时间赛跑,向目标冲刺。
四季度,矿用车紧盯国能集团、准能集团36台300吨级矿用车招标情况,力争竞标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来袭之时,特钢事业部营销公司快速反应,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会议等线上方式,做好市场开拓和回款等工作。
经过营销人员前期详细沟通和产品推介的基础上,以视频方式签订了国核上海核工院海阳、三门核电二期主蒸汽管道采购项目合同,以线下方式签订了盘江新光2×660MW燃煤发电六大管道管材项目合同,两笔合同项目总金额约3600万元。
研发——保科研 不停歇
“要抓好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既定科技创新任务的实施,持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力争实现‘三个创新引领’,推动武器装备、特种钢、矿用车向更高领域、更创造价值、更低成本努力。”北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军说道。
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忙生产,放眼公司,这样的场景在研发战线比比皆是——
为确保科研工作正常开展,装备研究所某重大工程、型号项目、竞标项目等团队成员和中层领导24人,在落实疫情防控举措下第一时间来到工作岗位,选择吃住在单位,坚持奋战不停歇。
特钢事业部特钢研究院积极开展民品科技开发、关键技术产品项目及自治区重点项目入库工作。目前,挤锻复合成型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为深度挖掘身管材料性能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研制高强韧热强钢,完成了实验室试验,正推进工程化应用。另外,正在积极开展高氮不锈钢、超高压钢管产业化、CN1515等材料的研制工作,培育特钢新的经济增长点及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攻关。后续将持续推进新产品开发。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北方股份公司与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百吨级氢燃料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矿用自卸车,开启“我要减排”,建设“绿色矿山”的探索之路。
氢能源矿车项目在四季度进入样车试制阶段,相关外购件陆续到货,车架、车厢、前、后桥等自制件正在紧张有序生产中,该项目的实施将填补行业空白。(郭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