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淮北矿业集团智能化矿(厂)工人的华丽“蜕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郑洪光

 

“我是地面综采智能化控制中心,通讯设备正常!”10月19日下午,笔者走进淮北矿业集团信湖矿采煤事业部地面综采智能化控制中心,只见操作员张兵收到井下818智能化工作面开车信号回复后,打开闭锁、按下一键启动按钮,通过控制台电子显示大屏清晰看到近千米井下工作面液压泵、转载机、破碎机、皮带机、割煤机等设备依次启动运行。

“我是去年10月份从井下机电检修工转行到矿地面综采智能化控制中心当操作员的。”张兵介绍道,信湖矿818工作面目前已建成了液压支架电液控、智能控制、智能集中供液、采煤机控制、运输设备控制、视频监控等六大系统,实现了远程“一键启停”、自动记忆割煤、故障自诊断、液压支架自动跟机移架、工作面人员高精度感知与定位等功能。井下通过每隔50米部署一台基站,实现了移动目标、控制信息、监测信息、视频信息等的稳定可靠传输。以前该综采面2名煤机司机、6名移架工共8人的活,现在1名地面远程控制操作员、3名安全巡视员共4人即可完成。

据张兵回忆,转行前的16年,他一直在煤矿井下采煤一线工作。井下条件十分复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工作面温度高,机器一响,粉尘大、噪声大,升井全身都是煤灰,又黑又脏又累。“现在身着西服,坐在装有中央空调、环境舒适的地面控制室内,远距离操作采煤,工作条件好了、劳动强度小了、心情更舒畅了。”张兵笑着告诉笔者。

6月17日,在安徽省国资委召开的省属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现场推进会上,淮北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方良才指出:“我们已累计建成2座智能化煤矿、40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6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年底前将再建成5座智能化矿井。”

随着矿井(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该集团越来越多的职工从苦脏累险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实现华丽“转行”。

现年33岁的刘春龙以前在临涣选煤厂从事机电检修工作。他的爷爷、父亲都曾在煤矿工作,是名副其实的矿三代。2012年,他从学校毕业来到临涣选煤厂当上了一名机电检修工。这之后的10年期间,正好是该选煤厂智能化改造时期。

“改造前,现场工作环境就是天天与煤尘设备打交道,工作时皮带走廊里都会灰蒙蒙的,每天巡检下来身上都会是一层细煤灰。”刘春龙说,“改造后,现场设备基本实现智能化,设备启停都在集控室进行操作,现场设备密封及降尘也做了升级,就连每天需要巡检的轴承测温,也改为温度传感器,取代了人员巡检。”

随着智能化的不断升级,临涣选煤厂需要的人员逐渐减少,厂里不少职工也被分到了该集团其他单位。今年5月份,刘春龙经过笔试、面试,被招聘到该集团紫朔环境工程公司设备制造厂,从事陶瓷纤维滤管的生产工作。“我们公司研发的陶瓷催化滤管尘硫硝一体化治理技术,主要应用于焦炉烟气处理,覆盖大气、水、固体废物和节能4个方向。在滤管成型工段每天不再与煤尘打交道,工作环境也很整洁,我的工作也从‘乌金世界’走向‘蓝天工程’。”刘春龙感慨道。

据该制造厂负责人介绍,该厂今年6月份从青东矿、许疃矿、临涣选煤厂、涡北选煤厂等单位招聘26名工人,经过培训后从事陶瓷纤维滤管的生产工作。

“我是2019年从煤矿供电转行到化工产业供电的。井下工作环境差、黑暗、危险、可视度低,心理压抑,安全管理难度大;化工产业供电设备整齐、环境明亮、心情舒畅。”碳鑫科技公司职工徐召阳说。

据介绍,碳鑫科技公司是淮北矿业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企业,一期甲醇项目已经投产,二期乙醇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年底前土建工程完工,具备设备安装条件。届时又将有一批淮北矿区职工经过考试、订单式培训,进入碳鑫科技。

张华原是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矿的一名电工,前些年调入安徽华塑股份成为一名高压维修电工。“淘汰自己的永远不是脏、苦、累的工作,而是时代与科技进步。”张华说。

近年来,华塑股份以“两化融合”(信息化、工业化)为重点,以“创改”工作为契机,逐步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2021年11月26日,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淮北矿业集团旗下第二家主板上市公司,也是当年安徽省首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国有企业。

站在新的赛道上,张华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如饥食渴地钻研新的业务知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练就一身技能,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2020年,张华被华塑股份评为能工巧匠,今年年初荣获华塑股份“拔尖技能人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