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建华
“嫦娥”落月、“天问”探火、神舟飞天、高铁奔驰、C919首飞、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从南海之滨到北国雪原,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一个个重大工程相继问世,一项项发展成就硕果累累,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10月7日新华网)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制造水平上,其中尤为关键的是重大工程。“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复兴号动车组开上青藏高原……从中国速度到中国高度、再到中国长度,中国近年来创造了许许多多世界顶尖的重大工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筹谋划,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为我国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重大工程”镌刻国家发展高度。回首十年,一系列惠及当下、着眼未来的重大工程拔地而起,托举起亿万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中国梦,驱动中国巨轮信心满怀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彼岸。港珠澳大桥创造了400多项新专利,多项“世界之最”;水陆两栖飞机AG600近120万个标准件、98%的结构及系统零件全部由国内研制提供;复兴号高铁囊括了新材料、先进动力、计算机等诸多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几乎每一个重大工程都创下过多项“世界首次”,这些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超级工程,彰显的是中国精度、中国长度、中国高度和中国速度,它们是我国与日俱增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大国一步步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真实写照,令国人骄傲,让世界惊艳。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成为重大工程建设的强大后盾,展望未来,随着经济与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惠及民生、展现国家实力的超级工程,也将不断涌现。
“重大工程”彰显中国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追溯一项项重大工程项目从设计到完工的建设历程,就会不止惊叹于其成就的非凡、飞跃的巨变,更会发现背后蕴藏的丰富历史经验:只有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让一个又一个工程从蓝图走向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一项项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战略制高点,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优势资源整体推进,集中力量办大事。一件件重大工程顺利落成的背后,无一不是来自科研、产业、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合力,无不写满了探索的艰辛。一路行来,大国工程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都是全面系统的建设和推进,是“中国方案”厚积薄发的结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奏出的时代强音。
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装点伟大的时代。“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揆诸现实,从浩渺烟波到雾霭山巅,从巍巍太行到茫茫雪原,“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正加快推进实施,在中华大地铺陈开来。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全面加强重大工程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朝气蓬勃的创新中国将在逐梦征程上实现新的跨越,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基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