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李天伟:技术尖兵的生产管理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艳钗

    9月3日早上7时刚过,李天伟就动身去了工地,一路上他的电话不断,不是在沟通解决现场问题,就是调动设备资源。

    李天伟是中国石化河南油建公司长岭-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航煤管道项目的生产经理,当天,他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去炼化路定向钻落实电导率测试、通球试压的施工准备情况,去省道S501顶管查看确认基坑开挖情况,去两个连头点查看施工进展,还要沟通检测、防腐等队伍做好衔接……

    看着眼前生产调度游刃有余,资源统筹合理有序的李天伟,很难想象一年前的他,还只是一名专业精湛的技术人员。

    去年8月25日,李天伟来到湖南航煤项目部,领导安排他担任施工一部的生产经理,这个新岗位对于之前从事技术的他而言,挑战很大。“能在公司A级项目上提升锻炼,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我难得的学习机会。”虽有顾虑,但这个“90后”年轻人勇敢地接受了挑战,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

    “做技术,需要个人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做生产,则要综合考虑,统筹协调,对整体施工进行全面把控。”李天伟负责的施工一部全长54公里,其中山区段就占了40公里,绵延起伏的山头一个连着一个,曾有3家分包商现场考察后,由于施工难度太大,直接被吓退。

    搞生产,要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李天伟会提前考虑各个机组两三天的施工计划,以外协为先锋,确保有切实可行的作业面。抓住主要矛盾、关键节点,在3月至6月间,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山区陡坡段施工,施工高峰期,开展土建、焊接、防腐等机组多兵种会战,投入12个施工机组、270余人大干快上,抢攻完成了25公里管线焊接。

    干工程,不但要会干,还要会算,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以节约成本支出。施工期间,项目部严格控制作业带宽度,在满足施工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划定边界、在陡崖处码砌土袋、将作业带内的树枝放到边坡处挡土等措施,避免超宽超占,减少了很多施工协调和后期赔付问题,有效推动了工程进度。

    作为一名从事技术管理10余年的员工,李天伟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充分运用到了生产组织中。今年6月份,施工进入云溪区YXII132-134号桩,山高坡陡,两侧就是几百米深的悬崖。他们先后派出两家有经验的土建机组去现场二次选线,以降低施工难度。结果一家队伍选出的线路比原设计长100米,另一家的则长出200米。李天伟结合他们选线的GPS坐标点位,绘制成CAD图纸,仔细分析研究线路走向和线路长度,判定这两种路线均不是最优解。于是他彻夜研究奥维地图和新知卫星地图,结合自己的技术经验,带着GPS一个人上山测量,优化线路200米,有效节约了施工成本。

    干技术,论专业,李天伟没得说;干生产,头一次,难免遇到问题。“我预料到施工期间可能会遇到困难,但乌江河穿越施工着实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李天伟口中所说的“生动一课”,是指今年8月份的乌江河大开挖穿越施工。这条河的穿越位置十分险要,南岸是乌江村的自来水主管线,北岸是新气管道,距离穿越位置只有五六米,无法采用围堰倒流方式施工,也不具备定向钻或顶管穿越条件,只能采取大开挖穿越方式。并且河水湍急,水流量大,给施工带来困难。

    8月22日,他们提前组织好人员和挖机设备,选取河面较窄的位置砌筑堤坝。河面开挖后,基坑内积水较多,由于考虑不周,现场只准备了一套抽水设备,且水中杂物诸多,阻塞了水泵,导致堤坝水面上升,不再具备施工条件,只能遗憾撤场。

    这次施工的失败是李天伟没有料到的,冷静下来后,他开始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一边每天去现场观测河水流量,记录数据,根据河水流量测算所需的水泵数量,一边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前在脑海中预演施工步骤,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环节。

    10天后乌江河再次具备开挖条件,李天伟早上6点就赶到了现场,提前安排人员准备好4套抽水设备,并配备发电机、过滤网、路基板等,做足施工准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特意准备一台水泵将上游的存水抽到下游河道中,降低堤坝压力,最终经过8个多小时紧张施工,顺利完成了乌江河穿越。

    工作中,李天伟还将自身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分部的两名技术员何政朋和徐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这两名年轻员工均达到了独立顶岗的水平。

    目前,他所负责的施工一部仅剩2公里的工作量,谈起下步计划,李天伟早已在心中排下了计划表,定任务、定节点,定责任人,争取高效完成各项任务,无愧于一年前自己所做的那个决定。

    人才需要培养,精神需要传承,在公司还有很多像李天伟这样的人,通过压担子,扛责任,转换角色,担任不同岗位,逐步成长为复合型多功能人才,不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