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毅 姚芬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农业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农业机械使用率的提升、农业物联网设备的大量应用,使得农业现代化节奏逐步加快,中国农业正迈步跨入智慧时代。安徽朗坤物联网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农业物联网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创始人徐珍玉先生将为我们描绘当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未来的三农是怎样一番模样。
科技加持,锻造数字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在持续领悟习总书记对农业发展的论断中,徐珍玉探索出一套科技赋能三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路径。
从“看天吃饭”到“科技助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变得更加“现代”和“智慧”。“信息时代的农业应该依托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把‘三农’问题有机、高效地统筹解决,以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徐珍玉坦言道,“所以我们朗坤专注于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来推动农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因此,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促使更多农民搭上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车,成了徐珍玉一直追求的事业。
科技赋能,贯穿农业全产业链
足不出户,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或者是滑动一下智能手机,就能掌握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数据,还能自动给蔬菜浇水,让大棚通风……这是在江苏滨海农旅·朗坤农科园里的一幕。
这里的蔬菜依靠智慧种植技术,实现了“种植不用土,过程智能化”的生产模式,经常出现蔬菜还未成熟,就被预订一空的现象。因此,农科园的名号非常响亮。“科技帮扶到位了,农产品质量提升了,品牌就打造出来了。”徐珍玉说。
轻轻一扫,便可还原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真实情况;手机下单,农产品已在线上完成交易;点击网页,物流已精准配送……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已贯穿到农业生产、经营、销售、品牌等全方位的产业链服务,贯穿于品牌培育、打造、经营的全过程。
科技驱动,助力乡村振兴
在海口石山,原本静谧古朴的小镇逐渐成为产业发展、人气聚集的“热门之地”。这是徐珍玉带领团队运用网络技术对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进行数字化管理与提升的结果:小镇利用“互联网+”思维,以“1+2+N”的运营模式贯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全产业链,,推动了当地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旅游研学、运动康养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火山石斛、黑豆、红芝麻、荔枝等优特农产品吸引人们竞相购买,火山风情民宿、火山风情骑行、石山樱花园等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异常火爆,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完美结合,使得石山农业农村呈现出一副焕然一新的面貌。“目前石山已成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实现乡村振兴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徐珍玉自豪地说道。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价值
用科技帮助各地农业农村打造品牌的同时,徐珍玉也带领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价值。2020年,安徽朗坤被合肥市农业农村局授予“合肥市农业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乡村整体规划设计)”挂牌资质,徐珍玉受聘为合肥市农业行业(乡村整体规划设计)首席专家,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徐珍玉扛起重任,积极发挥首席专家“传帮带”作用,多方位开展农技培训、成果转化等工作,一年时间下来,专家工作室开展了26场培训会,培训人数达962人次,指导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达24家。此外,徐珍玉还为体育事业、公益事业、疫情洪灾等累计捐献款项及物资数百万。
目前徐珍玉已将业务拓展至上海、安徽、海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市,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科技赋能农业”之路。在坚持用科技服务三农的同时,徐珍玉也提出人才强企战略,坚持农工培育体系与科研团队建设相结合,力争为全国各地打造区域农业品牌,提升农业品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