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在郧阳区规划建设555平方公里绿色低碳汉江生态城。如何在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扛起“守井人”责任,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 7月29日,郧阳区政协聚焦“共建绿色低碳生态城、共护南水北调‘大水井’”召开专题协商议政会,委员们围绕生态城规划、绿色发展、产业融合、环境治理、低碳消费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建议。
“要把一库碧水资源守护作为绿色低碳生态城规划建设的刚性约束,紧盯‘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新兴产业,把汉江生态城建设成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郧阳区政协副主席罗春竹的开场发言得到与会人员的首肯。
对此,委员们越议越热烈,共建汉江生态城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高新区作为汉江生态城核心区,培育新动能是关键。”郭莉常委建议,应建立“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扶持机制、加速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加快创新型创业集群建设;应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业数字化改造、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要以质量兴农,厚植共同富裕、乡村绿色发展沃土。” 李俊委员建议,合并“同类项”,做实、做大、做强产品和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延展产业链条,建立产业“三产融合“片区示范区,让农业、农民、农旅、农市“镶嵌”在产业链上。
郧阳区副区长雷涛在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后现场给参会的21个区直部门布置作业:“委员们的建言有很强的前瞻性、可操作性。相关部门要主动对接、认真研究、合理吸纳,体现到政策调整和工作落实中。”
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是十堰市郧阳区政协年度重点协商活动之一。区政协组织成立6个调研组,历经三个月,采取主席会议成员领衔带队、专委会牵头、43名常委全员参加、涵盖乡镇部分委员参与等方式,将走访调研、协商恳谈与外出考察学习、对接部门“碰撞”协商有机融合,形成1篇综合调研报告、13篇建言材料。
(陈新才 陈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