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明可 孙晋亮
新源热电公司是皖北煤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地方民企,共同出资成立的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企业。
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实现环保效益双赢
皖北煤电集团是一个拥有着近四十年开采历史的国有煤炭企业,其下属主力生产矿井——恒源煤矿配套一座洗选能力为150万吨/年选煤厂,年产精煤80多万吨,同时伴有40余万吨矸石、近16万吨煤泥等煤炭副产品。受限于处理成本高、运输承载能力小等因素,曾几何时,这些煤炭副产品就是固废与污染的代名词,或就地堆放导致环境污染,或被低价贱卖造成效益流失。在深入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躬身实践中,皖北煤电集团突破传统定式,利用坑口优势,开展煤电联营,打造具有“皖煤”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恒源煤矿成立了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企业,旨在循环利用煤矸石发电,提高资源利用率。
新源热电公司于2007年正式运行生产,建设规模为2×15MW、三炉二机,发电系统采用了国内目前较先进的双次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和双次高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煤炭生产、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煤泥、矸石等副产品经过工艺处理,通过专用轨道被传输至发电锅炉内充分燃烧,将水加热形成高压蒸汽,将燃烧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高压蒸汽形成动力,推动汽轮机高速旋转,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动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最终并入输电线路输送到千家万户。
目前,新源热电每年可消纳煤泥、矸石等20余万吨。剩余的煤炭副产品则统一组织销售给周边建材企业,主要用于生产水泥、轻质骨料、耐火砖等建筑材料,同样收益不菲。在将这些煤炭副产品吃干榨尽的同时,新源热电公司在循环水利用方面也做足了文章。恒源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直接补给到电厂,每天可消纳废水5000余吨,既满足了生产需求,同时也大幅降低了煤矿废水排放率,实现了环保效益双赢。
牢记企业社会责任
坚持以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
在收获生态效益双红利的同时,新源热电始终牢记企业社会责任。今年夏天,全国各地高温肆虐,地方用电负荷持续攀升,该厂坚决扛起电力供应重任,牢固树立“度电必争、度电必发”的抢发电量意识,积极强化内部管控,有效提高机组运行小时数;优化机组运行调整,根据负荷及天气情况将各类参数控制在最优值,确保机组应发尽发、满发稳发;及时分析机组运行状况并解决影响机组长周期运行的风险隐患,全力提升机组稳定运行和顶峰能力;及时跟踪各阶段电量完成情况,实时关注所在区域负荷趋势,逐日逐周逐月分解电量指标,加大电量兑现奖罚力度,不断提高机组负荷率,全力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生产供应。每当看到璀璨灯光映照万家灯火,新源热电人都会由衷感到自豪。
作为热电联产企业,全厂热效率高达54.03%,在精心组织发电调度的同时,新源热电还充分利用余热为煤矿和周边地区提供充足热源。以恒源煤矿为例,新源热电替代了矿区原有小锅炉房,承担了全矿生产生活的供暖供冷服务所需,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也降低了能源消耗,保护了生态环境。
绿色生活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绿色发展理念也是新源热电的发展理念。近年来,在“双碳”大趋势下,环保要求、标准日益趋严,倒逼电力企业做好低碳文章。新源热电以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持续加大环保投入,陆续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先后完成了电袋除尘器改造、脱硝(SNCR)改造,锅炉尾部烟气脱硫改造等重点环保工程建设,目前公司所有机组全部实现了超低排放,符合国家节能标准。进入2022年,新源热电已稳定运行近15个年头,累计发电38.32亿度,创效3.75亿元,先后被地方政府授予企业贡献一等奖、工业十优企业、能源计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也决定了煤泥矸石综合利用的光明前景。面对“碳中和、碳达标”的时代使命,新源热电将继续苦练内功、精益管理,进一步优化生产系统,加速推进智慧化电厂建设,坚定不移走稳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以绿色电力保障为社会赋能、为经济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