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杭州高新区(滨江):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吴慧中 陈开滕/文

  

“我们发现,商业秘密的贡献度、重要性很难评价,没有正规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商业秘密维权启动和取证特别困难,请问企业在前期可以做哪些措施来降低取证难的问题?”“如果发现员工可能存在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企业要怎么来固定证据?又需要收集哪些证据呢?”日前,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一场“保护商业秘密”的头脑风暴,将维权氛围推向高潮。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大华等知名企业纷纷发出维权“心声”。

这场由滨江区检察院主办的“益企向未来”暨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研讨会,聚集了各行各业的“尖子生”。紫光集团旗下新华三集团、恒生电子、聚光科技、宇视科技、电魂网络、丁香园等知名企业各抒己见,为保护商业秘密出谋划策。

作为全省数字经济最强区,杭州高新区(滨江)聚集了一大批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众多高新企业在这片肥沃土壤上蓬勃发展。保护好数字时代的商业秘密,成为这些企业的“所愁所盼”。

然而,滨江区检察院在办理各类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发现,此类案件往往存在鉴证复杂、取证困难等现实问题,企业维权举步维艰。

比如,相较于盗窃、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利诱企业内部人员内外勾结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手段,被掩盖在正当的职务便利之下,更具隐蔽性,更难以通过日常保密管理等方式加以防范和监督。此外,商业秘密种类多元化、商业秘密价值认定更严格等现实因素,使得企业维权频频受阻,损害企业经济利益。

“窃密”危机此起彼伏,企业守好商业秘密,迫在眉睫。对滨江区检察院而言,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

提前介入、加大普法宣传、增强企业“保密”意识……滨江区检察院练好司法“内功”,借助“外脑”打造“司法智库”,破题商业秘密侵犯违法行为,纾解企业维权难题,持续优化营造环境。“内外兼修”下,近年来,滨江区检察院共受理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8件14人,审结5件人,审结的10名犯罪嫌疑人均以侵犯商业秘密罪提起了公诉。这些都是滨江区检察院维护企业商业秘密、护航知识产权的一个缩影。

根据区域内企业新技术、新产品集中涌现的特点,滨江区检察院制定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建立“一企一档”台账,帮助企业员工进行普法宣传,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参与涉企侵权调解,加大对辖区内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

此外,滨江区检察院以“预防、保护、服务”三位一体助企发展,依托检察院集中履职功能,走进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企业,向企业“主动服务”,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了解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现状,听取企业在相关方面的法律诉求,积极帮助企业防范风险。

“一直以来,滨江区检察院通过打击严惩、犯罪预防和法制宣传‘三驾马车’,重拳打击侵犯企业商业秘密违法犯罪活动,为区域经济稳健发展保驾护航。”滨江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胡青表示。

接下来,滨江区检察院将继续扎实做好检察服务,真正做到对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落实“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原则,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