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慧中/文
两项成果成功入选新一批浙江自贸试验区“十大进展”;获批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连连数字、乒乓智能入选浙江自贸区建设十大成果;发布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质押相关团体标准……近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滨江区块数贸建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滨江区块作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数字自贸区建设的主力军,一直以来发挥数字经济特色产业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集成式改革创新和各类“先行先试”落地。2021年滨江区块考核全省优秀、全市第一。
2022年,高起点上再发力。杭州高新区(滨江)聚焦“五个数字”,发挥“双自联动”效应,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和数字贸易发展策源地,争创国家数字贸易示范区“核心区”。
数字创新抢占“制高点”
纵深推进数字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滨江区块正加快“先行先试”的脚步。
一场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改变了传统外汇收支模式下“逐笔提交、逐笔审核、纸质方式、单单验证”的合规要求,企业仅需提供《境外汇款申请书》,银行无需事前处理单据审核与报关单核验,从企业向银行申请提出付汇到资金跨境付出,所需时间仅为原来的五分之一,从货物售出到外汇到账所需的时间为原来的80%,大幅提高了业务效率。
作为“省级十佳制度创新案例”的知识产权集成服务改革更是将制度创新推向更高纬度。知识产权集成服务改革涉及的知识产权类型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域名等全门类的知识产权,集成程度高。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积极破解“多层级”约束,打造知识产权市民之家,设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解决知识产权业务受理层级高、地点分散、流程复杂的问题,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门类“一门式”受理,不断探索自贸试验区人才创新创业便利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
此外,杭州高新区(滨江)推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为数字创新蓄势赋能。比如,依托国家“芯火”平台、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大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区加快协同企业建设各类创新联合体,全力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开展应用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数字产业引领“新发展”
数字经济最强区,名副其实。
2021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596.2亿元,实现数字经济主营业务收入4758.7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值占GDP比重为78.9%,持续领跑全省。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是杭州高新区(滨江)提升数字产业能级的重要抓手。依托海康威视、大华、新华三等链主型企业,整合集成电路、数字通信、智能计算、智能装备等产业力量,这里已形成国内领先的“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产业生态体系。
而一些标志性、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正在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输入“新鲜血液”。2021年,全区工业投资增速(含滨富合作区)182.8%,制造业投资增速192.6%;全区累计落地萤石、海康机器人、海康2021实验室、零跑、富芯等项目17个。
在全区38家省数字贸易“百强”企业的持续赋能下,滨江数服贸易领跑全省。2021年,全区服务贸易出口45.8亿美元、增长18.65%,占全市服贸出口的比重超三分之一,并形成了集数字技术研发、数字内容制作、数字文化出口为一体的数字文化产业和贸易生态链。
数字贸易提供“新动能”
滨江区块成立一年多来,数贸发展有目共睹,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22.6亿元、增长11.3%,实际利用外资8.51亿美元,增长57%;数字贸易额达287.4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088.57亿元,增长35.5%(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全年GDP、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同期2.8、40.8、13.1个百分点,完成“高于全省平均2~3个百分点”目标,在全省自贸试验区4个片区和10个区块的年度建设成效评价中,滨江区块获评全省自贸区考核优秀、全市第一。
滨江区块集聚了多个“国字号”专业特色基地,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新窗口。先后获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获批数量居全省第一。
其中,物联网产业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自获批以来累计新增数字技术企业1544家,2021年实现数字服务出口2.8亿美元,同比增长10.14%;浙江数字文化国际合作区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为全国唯一的数字文化贸易功能区,拥有网易雷火、中南卡通、华数传媒、电魂网络、边锋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其中网易雷火魏居全省文化出口企业首位。
同时,大型跨境电商平台推动企业“出海”。目前,全区拥有阿里巴巴国际站、全球速卖通商家服务中心等多个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其中全球速卖通业务规模在俄罗斯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占比约30%,并在西班牙、法国、波兰等多个欧洲国家市场排名前六。
数字金融布局“先手棋”
去年年底,PingPong成功取得境内支付资质,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持有中国与境外支付牌照的跨境支付企业。这一成果入选了新一批浙江自贸试验区“十大进展”。
得益于PingPong、连连等跨境支付平台型企业的集聚,数字金融已成为自贸区滨江区块的一大特色亮点。
一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积极推动跨境支付创新发展,支持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的企业通过并购方式获得境内支付牌照,搭建完备的支付结算体系。在近日国际知名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公司FXC Intelligence发布的《The 2022 Cross-Border Payments 100》(2022年全球前100跨境支付企业)榜单中,杭州共有3家企业入选,区内PingPong、连连国际2家企业榜上有名。
蓄势而发,提早谋划,杭州高新区(滨江)在数字金融方面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比如,推动中农工建自贸试验区银行集中揭牌,率先落地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业务和杭州地区首批外汇NRA账户(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不落地结汇;加快各项跨境金融创新业务落地,其中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为区内企业办理近7000笔跨境收支业务、涉及金额近30亿美元;连通公司获批全国首张中外合资银行卡清算牌照,并上线无卡快捷支付业务。
数字政府优化营商“好环境”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企业的“知产”能变现。
“我们已上线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落地全国首单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发布《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服务规程》,截至目前,已有5家中小微企业获得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000万元。”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1年,全区知识产权质押金额达到44.50亿元,其中专利质押金额39.5亿元,同比增长88.97%,位列全省第一。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政府。扮好数字政府角色,杭州高新区(滨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办事有保障、更便捷。
如今,企业报关有了“指南针”。数智通关平台能够帮助企业更快速、精准地获取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
“以往企业上报进出口数据只能依靠人工统计,耗时耗力并且不能完全杜绝差错,但通过‘数智通关’平台,能够获得分时间段的、精准的、多维度的业务信息,完全避免差错率,工作精准度和工作效率都提高了不少。”联芸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个平台,随时随地都可以知道产品出关的进度,客户问什么时候送到,我们也能很准确地回复了。”
值得一提的是,“数智通关”平台连接海关“单一窗口”,数据接口经海关认证,同时平台数据部署在滨江政务云,企业数据安全可控。
此外,通过构建“一屏两端三服务”打造“数字自贸”综合应用系统,已被列入省自贸试验区态势感知中心首批“揭榜挂帅”项目、市数字政府典型示范场景,获评省商务系统“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