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凤海 孙丹
从3月7日到5月6日,从雪花覆盖大地到满园鲜花盛开,东北工业集团吉林北方捷凯传动轴有限公司由64名员工组成的抗疫保产突击队封闭在工厂里,经历两个季节的转换,不分白天黑夜地摸爬滚打了60天,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抗疫保产的阶段性成果,交上了一份抗疫保产的亮眼成绩。
靠前指挥,吹响抗疫保产集结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3月初,吉林市出现了疫情,3月6日晚8点,捷凯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高红组织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决定成立抗疫保产突击队,吹响了抗疫保产集结号。
随后,捷凯公司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有序采购防疫物资和驻厂员工需用的被褥等生活物品,同时,积极组织物料进厂,紧锣密鼓地做好驻厂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3月7日早,迅速组建了一支抗疫保产突击队。当天晚上,64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告别家亲人,逆向而行驻厂坚守,打响了抗疫保产的攻坚战。从此,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瞬间,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故事开始在封闭的生产现场涌动。
争分夺秒,打通上下游产品通道
进驻工厂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按照要求立即对办公和生产现场进行全面消杀,对队员进行核酸检测、测量体温等工作。
早在疫情爆发初期,捷凯公司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紧盯物流公司,敦促其发货,避免因疫情防控对长途运输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供货风险。
由于封村、封路,导致某供应商厂家无法将捷凯公司生产需要的原材料运送到厂,公司果断启用备份供应商,即使成本上涨,也要保证主机厂的需求。可是,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有谁去备份供应商厂家去蹲守?我去!我去!我也去……在这关键时刻,共产党员那仁夫、李洪军和吴志宇主动站了出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3月8日复产第一天,他们就前往距离吉林市不足10公里的越北镇,为备份供应商厂家提供技术指导,并反复检验和测量原材料的性能,经过两天试验,检测指标达到技术标准要求。在他们三人的跟踪协调下,历时4天,备份供应商厂家具备支持捷凯公司生产的能力及条件。捷凯公司生产物料有了100%保障。
疫情期间物资运输极为艰难,高红与地方有关部门积极沟通,获得了生产物资保障通行证,解决了异地供应商到吉林市物流运输难题,缓解了生产压力,使生产得到延续和保持。
攻坚克难,刷新同期最好成绩
在这场抗疫保产攻坚战中,捷凯公司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困难,人员短缺就把“三班倒”切换为“单班连二班”,赶进度时就兵分两路、通宵赶工,最长工作时间达18小时。打破边界、及时补位,实施一人多岗策略,保证人停机不停,24小时轮班生产,满足日产720套产品总成的任务量,甚至创造了两天内完成3000根传动轴的新纪录,生产效率提升107%。
采购部门制定每日瓶颈物资协调制度,整理20多家风险供应商清单并统计生产难点。对风险零件、刀具到货进度每日专人跟踪汇报,促进风险零件(钢材、锻件、刀具等核心部件)到货20余次。
提高设备故障预判能力,加大对设备的管控力度,开展设备隐患排查工作,加强设备检修维护。通过对设备保全进行系统优化,从而实现降低设备故障率20%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60天来,设备设施维修未发生委外维修费用,设备备件因疫情原因无法购买,通过利用库存备件替代或改造等手段,修复了T079、 H220、装配 2#线等重点设备,节约成本近20万元。
据统计,从 3月7日至5月6日,该公司共生产传动轴总成37000多套,满足了一汽大众等主机厂的装车需要。同时,还出口8球道星形套产品近3000件,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其中,利润刷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心系员工,为民服务解难题
抗疫保产突击队下设装配、前序、质检、维修、疫情防控5个攻坚小组,队员们不怕条件艰苦,每天打地铺、睡会议桌。如何保障64名突击队员的吃、用和健康安全?这是摆在捷凯公司党委和工会面前的首要难题。
为了让队员吃好,后勤保障人员努力做到“营养搭配、荤素搭配、米饭与面食搭配”,并配有水果,定期改善伙食,在困难条件下尽量符合科学的饮食要求。一名员工说:“公司领导想尽一切办法为我们提供可口的饭菜,特殊时期实属不易。”
通过建立抗疫保产突击队员微信联络群,实时了解队员的思想动态,加强对队员的心理疏导,协调解决了5名队员慢性病的药品保障问题,此外,还解决了队员们理发以及洗澡等问题。
“真没想到,驻厂的队员克服困难,在工厂吃住了60天后依然精神饱满、干劲十足,他们不是战士是战神。”高红赞叹道。
“奋斗无止境,奔跑无穷期”。经过60天的坚守,捷凯公司抗疫保产突击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从5月7日开始,又有38名符合驻厂条件的员工进驻工厂,加入到抗疫保产突击队,全力以赴冲击“双过半”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