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杭州高新区(滨江): 树牢高质量发展一面旗帜 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奋力迈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QQ图片20220505101853.jpg

周 柠/摄


李  洁/文

  

  近日,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出炉,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开门稳、开门红”,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和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2%,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12.1%。

  作为杭州乃至浙江、全国高新区创业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杭州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列全国第五,杭州高新区(滨江)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创新指数、亩均效益、国高企数量等位列全省第一。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杭州高新区(滨江)的经济韧性和产业基础,得益于政区合一的体制机制优势,在特殊时期形成抱团迎战的良好局面,展现出超强应变能力。

  日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召开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建设高能级战略平台 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锚定了未来发展的新航向——奋力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一体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效能治理样板区和高品质生活示范区,高水平建成“天堂硅谷·硅谷天堂”,全方位实现“世界一流·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做示范。

  

  建设高能级战略平台,

  向世界领先迈进


  2021年中关村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杭州高新区自2009年以来始终保持全国高新区前十位,稳居“国家队”第一方阵,更是在2016年列入建设十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计划序列。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两区管理体制调整2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杭州高新区(滨江)提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基础上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推进。

  以2025年为节点,《行动方案》明确了一系列具体目标。经济发展实现新飞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00亿元,力争达到3000亿元,火炬营收超过1万亿元。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450件,区内外资研发机构达到240家,涌现出一批原创性、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

  产业格局构筑新优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6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80%以上。

  双创活力激发新动能,孵化器、众创空间数达到150家,孵化面积超300万方,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达到45家。

  此外,在产城融合、改革开放等领域,杭州高新区(滨江)也力求新突破。例如,持续推进城市“微更新”、打造全域未来社区、传统工业园区提升改造等项目,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实践样板,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在大会现场,9个院企合作项目、人才团队和产业项目现场签约,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江北区块、特别合作园(区)等产业平台领下“军令状”。未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继续扛起高质量发展这面旗帜,向“世界领先”这个目标阔步、攀登。

  

  锐意改革创新,

  做好“四提一争”


  2021年11月,科技部制定了《新时代国家高新区深化分类指导工作方案》,拟选取3-5家代表国家科技创新最高水平、全面领跑全球发展的领先园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杭州高新区(滨江)拿出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抢抓国家省市的战略机遇,发挥高新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改革破题为抓手着力突破发展瓶颈,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引领全球绿色发展,更好服务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推进杭州高新区(滨江)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引擎和世界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杭州高新区(滨江)提出,要做好“四提一争”。

  具体看来,推进产业提档,培育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推进平台提能,打造协同联动、支撑有力的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企业提质,培育高成长新主体的生态群落;推进环境提效,形成世界领先的创新创业生态和制度环境;争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区”,持续擦亮杭州高新区最鲜明的产业品牌。

  比如,在产业规划上方面,杭州高新区(滨江)时刻保持对未来产业及细分赛道领域的敏锐嗅觉,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多点突破、二次爆发,不断厚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竞争优势,加快切入量子信息、元宇宙、下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柔性电子等产业新赛道,形成一批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好未来产业的竞争力基础。

  杭州高新区(滨江)是企业成就梦想的创新创业高地。目前全区拥有市场主体8.43万家,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有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共同促成了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梯队和成长环境。

  接下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尊重企业发展规律,支持企业做精做大做强,特别要关注高成长新主体企业,打造一批梯次递进、成长有序、生态良好的企业群落。对科技型创业企业,要深入开展“创业陪跑计划”,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特色小镇”全链条孵化体系,实施好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奖励政策,今年力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突破130家,在孵企业突破3800家。

  

  聚焦营商环境,

  用好“政策+服务”组合拳


  开启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新征程,企业是推动杭州高新区(滨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正直面疫情所带来的更多考验,企业在危中寻机、拥抱变化,寻找弯道超车的机遇,杭州高新区(滨江)也将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章登峰表示,杭州高新区(滨江)将用好“政策+服务”的组合拳,带着真情实意,拿出“真金白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企业一起,不断克难攻坚、开创未来。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同时发布了《杭州高新区(滨江)助企纾困稳增长政策十二条》,纾困措施直面当下企业和行业面临的“痛点”。

  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杭州高新区(滨江)制定了更具系统性、更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区级政策,推出了减免市场主体租金,给予停工企业房租补贴,鼓励业主与租户共克时艰,鼓励制造业企业扩大有效生产,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加强疫情防控保障服务,降低企业研发测试成本等12项措施,帮助市场主体应对困难挑战,提振信心,着力稳定经济增长。

  比如,在“十二条”中,除了工业和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承租区属国有企业房屋,免除3个月租金,再减半收取3个月租金的政策外,杭州高新区(滨江)还发布了“给予停工企业房租补贴”“鼓励业主与租户共克时艰”等符合区情的“定制化”政策。

  此外,为了加强对企业服务保障,让企业与人才能够安心发展,杭州高新区(滨江)将继续践行“主动报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服务理念,常态化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建立制度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真正当好“店小二”。

  据悉,杭州高新区(滨江)已经明确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三为党员干部下社区、企业固定走访服务日,并加强不定期走访活动。同时,健全跨层级联动机制、跨部门协同机制、跨事权集成机制,主动靠前、闭环服务,使服务方式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服务效果从“单次受益”转变为“综合提升”。尤其是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要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联动、第一时间解决”,真正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