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8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原油田:夫妻携手 外闯市场20年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孔守曾

1.jpg

  近日,中原大地已是百花争艳,桃李吐芳。中原油田油气储运中心员工张小亮和石静静,经过短暂的休假,又踏上前往外部项目工作的征程。望着小区门口久久不愿离去的母亲和女儿,石静静背过脸去,悄悄抹去泪水。这种离别已成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插曲。

  2002年5月,为响应油田外闯市场号召,20出头的张小亮和石静静离别父母,毅然前往300多公里之外的山东工作,他们成为油田较早外闯市场的“夫妻档”。

  青岛站成立之初,当时正值寒冬,气温低达零下20度左右,夫妻俩就住在无水无电的彩钢房里,每天记录生产压力,巡检管线,连续坚守了40多天,一直到输气站顺利投产。

  “那时候,外部项目条件比较艰苦,几乎是白手起家,我们就是靠着一股子闯劲,完成了业主交给的工作任务。”张小亮感慨地说。

  从相恋到结婚生子,他俩先后转战于济南、青岛和德州等多个地方,20年来,他们精心呵护天然气管道和设备,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外部市场。

  齐河站位于山东德州,每天要向当地燃气公司输送800万方天然气,任务艰巨,但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周围遍布火车道和养殖场,噪音大,气味也难闻,夫妻俩却以苦为乐,每天巡检流程、检修设备,忙得不亦乐乎。

  张小亮是站长,负责全站的生产运行和安全巡检,石静静和其他员工一起倒班,负责流程维护、生产计量,工作中他俩既有分工,也有密切合作。

  一天夜里,他俩在齐河站巡检时,发现工艺区过滤分离器附近有少量粉尘,并有扩大局势,他们果断启动一级ESD系统,对场站天然气管线进行放空。为查明原因,他俩背上空呼,手持报警仪,跑步来到工艺区现场检查,原来是过滤分离器快开盲板胶圈断裂。他们密切配合,关阀门,换胶圈,不到两小时就排除了隐患。石静静全程跟踪,记录第一手资料,还不断提醒丈夫:“沉住气、不要慌。”

  “他俩真是一对好搭档,面对险情,他们冷静处置,避免了一起重大经济损失。”甲方负责人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工作中,他们协作完成多项创新成果。2020年研制的《易安装式临时跨接线》,解决了不停气更换法兰跨接线的难题,还获国家实用性专利;他俩改装的拆卸分离器滤芯工具,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了2倍。

  由于业绩突出,张小亮被山东天然气管道公司授予“十佳最美山东管道人”称号,他还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石静静也被单位评为先进女工。

  “在外部项目工作,必须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才能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张小亮对此深有感触。

  为此,他俩苦练内功,除主攻输气业务以外,还挤时间学习油气管道、综合计量等技能,休假时,只要晚上把孩子安顿好,就拿起题库,常常学到凌晨2点左右。如今,他俩都取得了3个以上技能操作证。他们还把所学技能传授给徒弟,目前有8人已担任站长职务。

  平时,他们互相关爱。遇到妻子心情不好时,张小亮会及时让女儿与她视频聊天,逗她开心。石静静看到丈夫干活累得满头大汗时,会细心替他擦去汗水。疫情期间,两人60多天未曾见面,她还写了一份家书,叮咛丈夫不要想家,安心工作。

  “虽然每天很忙,但有了妻子的关心,再苦再累都没啥。”张小亮说。

  他们的女儿常年由石静静的父母照顾。有一次,母亲不慎摔倒,在床上躺了好几天不能动弹,老人怕影响工作,一直瞒着她。直到回家休假才发现母亲左边胳膊既肿又紫。看着老人忙碌的声影,她哽咽了。

  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他俩尽量将上班时间错开,两个月仅有10余天时间才能在一起。“这么多年,心里最亏欠的还是父母和孩子,但想到给油田创造了效益,就觉得很值。”提到家人,石静静感慨万千。

  近年来,项目部的员工换了一茬又一茬,40多岁的张小亮和石静静已经有了白发,但他们依然坚守在外部市场,他们放不下的,不仅仅是那些熟悉的输气管道和设备,更重要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要在这里干一辈子!”张小亮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