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南方公司中老铁路磨万段(老挝境内)项目部创“工人先锋号”纪实
■ 郑传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老铁路开通仪式上指出,中老铁路开工5年来,中老双方齐心协力、紧密配合,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老命运共同体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两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殊优势。
中老铁路开通后,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添乘中老铁路“澜沧号”动车组时表示,自从有了中老铁路,老挝百姓感到非常自豪,希望老挝人民都能坐上火车,真正体会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
在中老铁路建设中,有一支队伍承担施工的任务,是全线项目部中里程最长、专业最多、施工工序最复杂、面临的困难也最多,施工速度则是最快的,从开工到完工,只用了642天。
半月完成了3个工区的安家任务,20天项目部就开始正常运转;
疫情期间,分散在全线170公里线路上的员工,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
沿途经过老挝北部南塔省、乌多姆赛省和琅勃拉邦省的磨丁、纳堆、纳磨、纳通、孟赛、纳科、孟阿、慧汉、琅勃拉邦等9个车站,四电工程线路里程达170公里,涉及通信、信息、信号、房建等4个专业,仅通号专业缆线敷设就长达900余公里,连续642天安全施工无事故;
从2020年5月1日8名先遣队员冒着疫情逆行到老挝首都万象,到确保中老铁路2021年12月3日16时45分成功实现双向开通运营;
除了圆满完成四电工程任务,老挝北部乌多姆赛省和琅南塔省省政府还相继为项目部颁发荣誉奖章;
……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南方公司中老铁路磨万项目部的建设者,从我国长江中游重镇武汉赶赴老挝承担中老铁路期间,面对疫情和资源稀缺等诸多挑战与考验,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企业精神和“尽心尽责、实干实效、向新向前、共进共赢”的行为准则,在异国他乡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铁军的风采。
“磨万速度”:20天项目正常运转
2020年4月底,武汉的封城令刚解除,南方公司信控分公司经理王时龙接到重任,带领先遣人员在5月1日赶到老挝首都万象接手中老铁路磨万段四电工程任务。
“中老铁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时任老挝国家主席本扬倡议的中老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合作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项目。能够参与中老铁路建设是企业和我们的荣幸。”王时龙在先遣小组动员会上说。
王时龙、李小俊、郭伟群、曹斌等一行8人克服万难如期赶到万象时,他们又犯难了:需要接受集中隔离观察。
在隔离期间,他们借助当地华人渠道,迅速完成了汽车租赁和距离项目施工最近的老挝北部地区乌多姆赛省的房源情况调查,为项目进场“建家建线”打好基础。隔离期结束后,王时龙亲自带队,一行人共3台车装上各种行李、四电工程设计图纸、安全防护用品和通讯工具等,赶往距云南边境不足100公里的乌多姆赛省。
在老挝,万象通往乌多姆赛省的南北通道只有一条13号公路,从南部平原一路向北,虽然只有560公里,花在路的行车时间长达18小时。到达乌多姆赛省已是第二天晌午。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还在营业的老挝米粉店,三口并作两口,吃完饭后立即开始寻找安家的地方。
老挝北部人口稀少,适合建项目部的房源十分有限。得益于中国驻琅勃拉邦总领事馆和当地华人的帮助,他们只用了3天就完成了项目部选址,7天达到了办公条件,15天完成了3个综合工区驻地安家工作,20天完成了项目部中心料库建设,为项目施工正常运转创造了条件。
在一些同行眼里,这才是真正的“磨万速度”。
步步为营:物资一路畅通无阻
鉴于老挝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所有免税物资不得跨省运输。
中老铁路磨万段四电工程和项目员工所需的生活用品和疫情防控物资二次转运,与国内相比,手续变得更加繁琐。加上道路运输问题,即便是物资出库了,也不能保证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
疫情基本稳定后,中老两国之间仅有的两个口岸都处于封闭状态,很多在国内随处可见的极其普通的材料,如扎带、螺栓、自喷漆等,在老挝无法采购,必须提前预定或网上采购再跨国邮寄。
每次采购物资,项目部物资部长付奇都不得不提前准备资料报备到相关部门,再由其出具正式文件与出库物资一起随行。付奇风趣地说:“我第一次担任物资部长就与国外的高官经常接触,几乎天天和老挝的厅长交流,这级别,杠杠滴。”
有的特急物资只能走湄公河、办船运手续,还有的走边贸进来,付奇经常随车从仓库到老挝磨丁口岸押运物资。随车押运物资在老挝13号公路上行走,经常一堵就是五六个小时,赶到项目驻地已经是凌晨。
工作需要,付奇与磨万铁路四电工程管段内和周边城市的杂货店、贸易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目的只有一个:以最快的速度,把施工所需的物资第一时间送到施工现场,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
工程所需大宗物资,需由厂商发货到中国磨憨口岸(部分物资还要发货到昆明检测合格后再发往口岸),在口岸卸货清点完毕后,再找国际物流贸易公司装车报关,发往国外指定的仓库,所有四电工程所需的物资不得不频繁转运才能到达施工现场。
考虑到磨万项目采购运输物资太复杂,南方公司分别在昆明和磨憨口岸派驻专人协助。这样,原来需要10-15天才能到货的物资,只用7天左右就可以到达指定位置了。“正因为有了后方与前方的通力合作并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应对之策,中老铁路磨万段四电工程所用的大宗物资才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一路畅通地送达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王时龙说。
分秒必争:竞赛和措施确保工期和质量
6月24日,磨万铁路孟赛信号楼打下了第一根桩。正在项目部员工准备撸起袖子大干的时候,接二连三的暴雨天气,要完成原计划工期开始打折扣。
根据当地的水文气象记录,从4月到11月,一直是梅雨季节。持续的雨天和高温,给信号楼和通信楼房建带来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克服雨天困难、完成原计划工期,成了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在科学安排施工生产的同时,项目部当即立断,增加作业队伍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调整施工安排方案,见缝插针,错峰组织施工;把时间用好用足,确保每个节点工期一天也不耽误。
老挝北部山区的5个行政省普遍人烟稀少,磨万铁路贯穿其中3个省份,寻找合适的劳务队伍成了大难题。他们通过中国驻琅勃拉邦总领事馆与当地政府和商会,介绍了2支当地的劳务队伍,又费尽周折从马来西亚聘请了30名中国房建技术工人,填补了当地劳务队伍技术力量的不足。针对房屋建设面临的实际,进一步完善针对房建专业的“六比一创一带劳动竞赛制度”,即:比组织领导、比工程质量、比施工进度、比施工安全、比文明施工、比技术创新,创和谐团队,导师带徒;“两融一干一交一树制度”,即:劳动竞赛与技能比赛融合、争当磨万铁路建设标兵与当好“形象大使”融合,干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树一座丰碑。改变以往劳动竞赛侧重于进度、质量和安全的“铁三角”现象,大力提倡通过运用创新工作室技术攻关,提高施工进度,减轻员工劳动强度,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工程质量,实现从拼体力和劳力到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新形势和特殊环境下劳动竞赛的质量。
正是在房建施工中采取“六比一创一带劳动竞赛”和“两融一干一交一树”措施,确保了后来的几座信号楼和通信楼房建工程赶在节点之前顺利封顶。中老铁路磨万监理站因此特地发文通报表扬。
文明使者:所到之处传播中老友谊
在老挝境内磨万段铁路四电施工中,施工用工尽量做到属地化,加强对当地雇用劳务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当地政府和百姓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南方公司磨万项目团队总是尽最大努力,力争多尽一份责任。
在用工属地化上,他们通过聘用老挝当地的汉语翻译、司机和普通用工,把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拉动经济发展的红利,直接让给当地百姓,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从项目进场到工程完工,先后吸纳了近400名当地百姓到中老铁路磨万段四电工程建设工地就业。
把老挝籍员工“引进来”之后,项目部又根据四电专业施工需要和铁路建成开通后方便“再就业”的角度,按照“每人至少学会两门以上专业技术”的计划安排,对所有参与磨万铁路四电工程建设的当地雇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有好几个当地雇员,还没有等到磨万铁路四电工程结束,就已经被当地的企业提前联系预订走了。
●2020年7月6日,雨后刚晴,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南方公司磨万铁路项目部员工,抓紧时间在孟赛信号楼工地放置钢筋笼。廖建文/摄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不断蔓延,老挝疫情防控所需的口罩、防护服和药品等变得更加紧张,疫情防控形势日渐严峻。项目部及时地把受公司委托捐献给当地政府的防疫物资和平时节省的口罩与药品等急需物资,送到乌多姆赛省、琅南塔省,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2021年4月的一天,乌多姆赛省医院一位苗族妇女分娩大出血,医院血库告急。消息传到项目部后,项目党支部立即通知距离医院50公里以内的工地施工人员,迅速赶到医院献血。不到两个小时,近200名员工分别从南北两端的建设工地火速赶到医院参加义务献血,其中一位名叫李孟录的党员连续两次献血。乌多姆赛省卫生厅和省医院的医生与官员们被广大项目员工踊跃义务献血的举动所感动,当天就赶制了一面锦旗、定制了一块牌匾送到项目部,表达深深谢意。这位产妇的家人则多方打听,走了20多公里山路找到项目部表达感谢。
工地上一位厨师是当地的汉族员工,父亲去世,母亲截肢,家里还有3个弟弟妹妹,生活十分困难。项目部研究决定,每个月另外发给她1000元人民币等值的老挝货币作为薪酬,并组织员工为她捐款。当地村长知道后,特地代表全村给项目送来了木薯和糯米表示感谢。而这个叫米的的厨师则用更大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刻苦学习川味技巧,做好饭菜回馈工班员工。当地政府为此相继给项目部颁发荣誉奖章。
绝地坚守:三青年攻坚克难成骨干
磨万项目的施工线路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点,即班萨诺基站,基站要建在一座名副其实的无人岛上。离无人岛最近的是靠近湄公河的慧汉信号楼,这两个合起来不到1000平方米的房屋,就像整条铁路线上的一座孤岛。要登上无人岛完成建设任务,首先要借助渡船,还需要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体格,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
项目部党支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安排平均年龄25岁的王瑞远、李超纲、郑杰三位年轻员工完成这项艰巨任务。
条件有限,他们用钢管搭起架子,把彩条布搭在上面,建成了临时的家。
老挝漫长的雨季和各种蚊虫让大家最头痛,即便睡觉时有蚊帐,仍然会有一些蚊虫闻味而来。他们经常是伴随着发电机的轰鸣声和潺潺的水流声入眠。
初到无人岛,出于好奇,他们期待能看到棕熊出没、大象光顾、野人起舞。一日三餐都是土豆加白菜,3个人还要轮流做饭。一个星期后,他们觉得快撑不下去了。在这个关键时刻,项目部支部书记杨晓东来到现场,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杨晓东的带领下,三个“90后”坚定了信心,他们表示:人生有几个这样的3个月?“我们要用双手和行动证明,我们是企业的骄傲”!
班萨诺基站和慧汉信号楼的施工一天一个样,终于赶在铺轨之前封顶。
在“无人岛”经历了几个月的艰苦磨练,原来话语不多的王瑞远,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中铁8局混凝土拌和站站长说,王瑞远不但思路清晰,而且对每天需要多少混凝土心里有数,一点不多,也一点不少,这样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原本十分活泼的李超纲,现在变得更加沉稳踏实;郑洁则经过在“无人岛”的锻炼,对工作的整体把控做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业主、监理和质监站检查评定,磨万项目部负责在“无人岛”施工的慧汉信号楼和班萨诺基站是管段内质量最好的四电信号、通信房建工程。三位青年也成了项目攻坚克难的骨干。
建路育人:时刻不忘初心使命
项目上场不久,项目车辆一般事故时有发生。经过分析发现,受当地啤酒文化影响,聘用的几个当地驾驶员习惯酒后开车上路。项目部便把引导驾驶人员养成良好职业习惯作为重点。检查与教育相结合,杜绝司机开快车、英雄车,同时,科学监管与及时提醒结合,很快把一般车辆事故压了下来。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部党群骨干在磨万铁路四电工程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项目党支部对全体员工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员工在异国他乡牢固树立中国铁建“重诺、坚毅、品质、共生”的品牌个性。
走出去,请中国驻琅勃拉邦总领事馆领事和当地德高望重的官员给参建员工讲中老两国珍贵的友谊史和老挝解放与发展史,增进项目员工对老挝政府、民众和文化的尊敬和理解。
通过承办中国驻琅勃拉邦总领事馆委托的烈士公祭活动、四史教育和主题党课等活动,坚持“每日一小时”学习制度,加强对广大员工教育管理,引导广大员工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筑牢战斗堡垒。
通过开展“无人岛大战”活动、后勤管理人员包保仓库卸货等活动,让广大员工感受组织的力量,时刻不忘自己和项目团队的初心和使命,做青春无悔的中国铁路建设者,安全、优质、高效、快速地把中老铁路建设成为造福老挝人民,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走向繁荣富足之路。中老铁路全线通车不久,项目部被中国铁建股份公司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