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朋友圈应加有书店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之乎

  刀尔登说:“书有二恨,一是恨其多,二是恨其少。恨其少的人,通常是学者,常人反恨其多。”要我说,再加三恨,恨其滥,但凡会鸡鸣便著书立传,还要放图书馆显眼位置,出版相当于某种意义上的众筹,资本让文化退出“塔林圣地”!

  被商业洗礼后的出版社,洗出来的是铜臭,却让好书蒙锈,好书难觅。一旦获得好书,便能疏通经络,成为最好的药引,有的书一读便直入病灶,靶疗的不仅是躯体、更是灵魂。难怪丘吉尔说:“拿整个印度来换,他们也不换莎士比亚。”集多种学术为一身的周辅成先生曾对他的学生赵越胜说:“书到了,所有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书,真能解决困顿与惟谷吗?但阅读至少是一种精神操练,你的书房就是你的全部,书房是人格和灵魂的完整展现,书是士人的工具,士人则是国家的脑筋。人随书转,人便成为书的囚徒;书随人转,人才会成为书中价值的主人,人被书困则悲,书被人应用则喜。书读一遍,其义自解,书读十遍,其义自见,书读百遍,已成灼见,书读千遍,就圣人发言了。叔本华说:“真正独立思考的人,是思想上的君主。”人,精神风景的构成是书,人,灵魂风骨的形成亦是书。

  好书让你怀揣洞察、洞悉、洞见,更拥有境界,有些地方之所以发展慢、不均衡,就在于管理者多是“城墙思维”,而非“秦岭格局”。秦岭的境界不仅在于南北之分,而是将格局布道于南方的芳华和北方的风华,她不雷同,尽显迥同,如果秦岭也读书,那她读的是物华天宝的自然之书了,亦是天道之书,要么如此幻化神奇,既辅佐众相,又包容万象。李聃的《道德经》多大程度上是受秦岭启发的。

  好书难觅,多书成废。前些天受冬奥闭幕式的创意影响,去装修一新的西安钟楼书店欲购李叔同相关书籍,偌大书店却未获得!喟叹后只能将钟楼书店“送别”了。是什么原因让文字活得如此不堪?该彰显处却寻她需千百度。一次恰好与榆林市委书记李春临同机,短短不到五十分钟的航程,这位书记居然捧着一本刀尔登的《中国好人》在读。由于好奇我到处搜寻刀尔登的书籍,最后终于在先知书店获得。这段文字亦是受先知书店店长之邀,让我在圈友中推送其书店所藏。文化的延续必须有向具有慧眼的先知书店去承载。他们所推的书籍尤能开发你思想的疆界,又能让“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成为延续。先知书店尤其推崇信仰,所以让人景仰,在信仰缺失的今天和被互联网网控的当下,时人很难找到真实或活出自己,再没有好的书籍加持,那么他的价值观就会随群从众,沦为吃瓜者。因为他们没有别的知识输入途径,他们在趋势中赴势,最后被权力和资本奴役或掌控。

  互联网时代,人们最不稀缺的是信息共享,私享则是触屏即可,“信息茧房”早已将你我束缚,而思想的文字却尤为稀缺,“师其意,不师其辞”者更是少见,发蒙解惑更是少之又少。书滥,除文字媚于忠君尚权外,要么极尽厚黑,演绎宫廷权变。要么混淆视听,偷换概念,将故事粉饰成历史。书既不为人情练达,更不能世事洞明,不少读书人反成了权势的帮凶。滥书,不能承道,故难成其道。你若想在书中索骥,不妨去认识先知书店,他或许能为你供给精神养分,用他们的话说,可以打造一个“以书为媒”的思想共同体,是推崇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的线上书店,帮助你开辟出并找到可靠的理解范式。还是用刀尔登《不必读书目》里的一段话结束拙文吧:“我们还不是最尴尬的。后代的读者才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给他们留下的出版物之多,赶得上前代的总和,非经恶狠狠的淘汰,我们的后人,便如同活在乱葬岗上,无下脚处,未来文献学者的主要工作,或将不再是发现文献,而是丢弃文献,那个时候,书目又将是非常流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