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新燕
●2017年12月,北重集团超超临界机组高品质P92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方法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同志来到北重集团,考察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
考察过程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北重集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振兴国家装备制造业,提升民族装备水平,巩固壮大国防力量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春华秋实,厚望如山。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是引领北重特种钢发展的总定位、总航线、总遵循。 12年来,北重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嘱托,依托360工程,在向高端材料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攀登中披荆斩棘、爬坡越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2009-2021年,北重集团依托优势资源和核心设备引领超超临界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高质量发展,全面实现了“四大管道”的国产化,打破了高端厚壁无缝钢管长期以来依靠进口的局面,累计为国家节省晚外汇400多亿元,打造了高端厚壁无缝钢管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一连串闪光的成绩单见证发展的不凡,数字最能说明问题。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亿元,创成立以来历史新高,连续两年实现35%以上增速;民品产值超过10亿元,跻身集团公司民品“小巨人”,连续两年实现50%以上增速;利润3080万元,同比增长155%;主要指标明显改善,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实现双增长,安全生产和发展重任实现双胜利,实现了特钢板块“十四五”的稳健起步、强势开局。
解码靓丽答卷,“高、大、优”三字名副其实。
高,源于政治责任——聚焦“高”字定大计
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焦开河在特钢事业部现场调研党史学习教育时为特钢事业部点了赞。他指出,特种钢坚持军民融合,瞄准“高、精、特、优”发展方向,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努力攻克技术难题,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直以来,特钢事业部致力于研发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P92四大管道、核用超级不锈钢管等高附加值产品订单7.5亿元,占当期承揽的80%;DH360等高端模具钢承揽订单超亿元,同比增长80.7%,单价较去年增长960元/吨,提升了综合盈利能力;事业部利用价格杠杆促进优质订单承揽,同比增长108.6%,超超临界项目订单数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核工业集团某项目,是我国核电的重大战略项目,项目用不锈钢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顶级要求。在集团公司党组和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特钢事业部提前19天实现交货,合同履约率达100%。项目攻坚中,充分利用多年来积累的炮钢材料技术和高强韧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技术和装备优势,攻克了化学成分、管材成型等26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了该不锈钢管的产业化,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举解决了该项目材料技术难题。
一年来,特钢事业部累计投入科研资金3600万元,争取国拨资金6047万元,申请专利25项,各类产品锻造一次合格率提高3%-15%,挤压管材料利用率提高2%。
事业部重点以“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和解决重大“卡脖子”材料问题为着力点,加快推进TP316LN 、P92锻制三通等产品研制,打造产业链“链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民品新产品贡献率达31.5 %。
事非经过不知难。多少次攻坚克难,多少人披星戴月,多少个不眠之夜,特钢人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大,源于市场开拓——围绕“大”字做文章
特钢事业部着力抓好市场“源头”、突出项目“重点”、破解承揽“难点”,聚焦高端化、绿色化产业领域,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壮大品牌优势,启动订单承揽“加速器”,撬动“大市场”。
积极建立与兄弟单位、协作企业、最终用户的战略联盟,与“五大电力集团”和哈电集团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北方重工”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借助兵器工业品牌影响力,打造开放合作“圈”。北重集团利用集团公司创造的良好对接平台,积极推动高层营销,推进战略合作和框架协议采购,充分挖掘合作潜力。借助集团公司的帮助,以超超临界项目四大管道国产化为契机,持续推进P92高端管材在华能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华电集团、华润集团、哈电集团、东方电气集团等央企的“北重化”进程,拓展了央企合作空间。
优,源于健康发展——把握“优”字挖潜能
原材料成本上涨、安全风险压力增大,面对这个考验,特钢事业部做了充分准备。进一步查隐患、堵漏洞、强弱项、控风险、挖潜能,把基础的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特钢事业部党委通过一系列更严标准、更硬举措,对内深挖潜能,对外巧做文章,有效化解原材料大幅上涨增加1.6亿元的成本压力,极大地激发了事业部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内深挖潜力,充分发挥感应电炉优势冶炼144炉,节约材料费用超过3300万元;优化工艺流程、实施标准化作业等管理提升节创超过1400万元;多措并举鼓励使用钢屑,打包出售积压废旧除尘灰、废旧吨包袋等废旧物资,节创超过1000万元,实现废旧物资再利用;实施精益改善项目22项,节约创效800万元。
对外巧做文章,持续提升超超临界电站管道“领头羊”的绝对优势地位,提高P92四大管道均价4000元/吨,增加收入超过5000万元;逐步提升DH350、DH360等高端模具钢承揽比例,单价同比增长960元/吨,增加收入超过500万元,有效提升了主产品的盈利能力。采购环节逐步实施直采模式和战略采购,剔除生铁、合金等原材料采购中间环节,节约创效超过2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