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建华
2021年,意义非凡。1143670亿元,中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我国经济总量超114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突破了1.2万美元。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和GDP人均水平持续提高,这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同时也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鲜活的事实雄辩证明,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体现在应对复杂形势时一以贯之的积极表现。近年来,在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都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顶住巨大压力,实现持续增长,表现出强大韧性。2019年,面对美国政府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大关,比上年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面对疫情汛情等国内外风险挑战不断增多的复杂局面考验,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约13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均汇率折算合2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上一个比较大的主要经济体一年的经济总量……逆势上扬的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具有开顶风船、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能力,具有强大韧性与旺盛活力。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体现在加快转型升级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观察中国经济不仅要看“量”更要看“质”和“效”。中国经济在保持恢复的同时,仍然在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坚定不移转向高质量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3.9%,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9.8%、18.8%,需求结构持续改善;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表现亮眼,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成长壮大,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8.6、3.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45.6%、44.9%、33.3%、22.3%……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不仅总量继续扩张,而且结构更加优化,质量和效益在不断提升。质量提升、效益增强,说明同样的资源可以带来更多的产出,从而增强中国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使得中国经济既有足够的韧性,也有充足的弹性。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体现在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党的领导,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党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积累,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与之同时,聚焦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出现的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问题深刻阐释,正本清源。可以说,“四个必须”规律性认识和对五个重大问题的深刻阐释,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导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勇立潮头,扬帆奋进。新的一年,中国巨轮将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无论风雨挑战甚至惊涛骇浪,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每一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